[發明專利]一種腰椎后路零切跡融合器系統及其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853375.2 | 申請日: | 2021-07-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670756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03 |
| 發明(設計)人: | 黃振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振強 |
| 主分類號: | A61F2/44 | 分類號: | A61F2/44;A61F2/46;A61F2/30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劉春風 |
| 地址: | 5181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腰椎 后路 零切跡 融合 系統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腰椎后路零切跡融合器系統及其使用方法。所述融合器系統包括融合器及打入器;打入器包括連接座,其可拆卸連接在融合器上;融合器前側設置有至少兩個傾斜的鎖定孔;連接座軸向高度為1.5cm以上;連接座設置有至少兩條傾斜貫穿的通道,每一通道的出口端與一鎖定孔相對應;通道軸線與連接座軸線之間的夾角為30~35°。通過本發明僅需一次牽開神經根、硬膜囊等神經組織,通過打入器將融合器置入椎體間后不直接移走連接座,在旋入鎖定釘的過程中,鎖定釘以及螺絲批是完全在連接座及融合器進行,不與周圍神經組織接觸以避免損傷椎體周圍神經組織,僅需一個椎管后路切口,可大大降低手術費用、手術風險、手術創傷及手術時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了腰椎后路植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了一種腰椎后路零切跡融合器系統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脊椎由一個椎體、兩個椎弓根、兩個椎板、兩個橫突、四個關節突和一個棘突組成的骨結構、分頸椎骨、胸椎骨、腰椎骨、骶椎骨、尾椎骨。由于不良習慣或由于瞬間的不適當行為就會導致腰椎疾病。目前隨著人們脊椎疾病的頻繁發病,對脊椎的治療手段越來越有針對性,當前腰椎融合手術是目前治療腰椎疾病的主要手段,腰椎融合器作為腰椎椎間界面融合技術中重要的內置物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腰椎融合器一般分有應用于前路的融合器和應用于后路的融合器。由于腰椎前路可操作空間大,前路融合器應用風險相比后路融合器的小,目前前路融合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需要二個手術切口,手術復雜,創傷大,風險高。為此,業內開發出了后路融合器,如中國實用新型CN203693843U公開了一種腰椎后路側置椎間固定融合器,又如中國實用新型CN209316161U公開了零切跡腰椎后路融合器等等。
腰椎后路置入融合器手術過程是:椎管的橫徑約2.5厘米,里面有硬膜囊,兩側有神經根,在進行置入融合器時,先要把一側的神經根、硬膜囊一起向對側牽開才顯露椎間盤,切除突出的椎間盤后再置入融合器,再者置入后的融合器的頂端(即所述融合器的前側頂部)要比椎體后緣深2-4毫米左右。
現有技術的腰椎后路融合器(至少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兩個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后路融合器)通過打入器置入椎體間的融合器之后,打入器撤出后,由于神經根、硬膜囊回位,覆蓋或部分覆蓋了融合器頂端,使得頂端幾乎無法直接觀察到,更無法在融合器頂端旋入鎖定釘;目前現有的后路置入融合器在具體臨床實踐中是無法操作的,其原因是:把神經根和硬膜囊向對側牽開只能到椎管中線,約1.3厘米左右,在這個寬度下置入寬為1厘米的融合器,為了旋入鎖定釘需要二次牽開神經根、硬膜囊會造成神經根受到過度牽開或頻繁牽開而損傷,以及旋入鎖定釘極易造成對周圍的神經根、硬膜囊等神經組織的磨損損傷,風險性很高。
即使如中國實用新型CN209316161U公開的融合器中采用了具有導向作用的鎖緊孔的固定體,在實際后路置入椎體臨床手術中,由于固定體是與融合器主體固定連接在一起置入椎體的,則置入后所述固定體頂端至少不超出椎體后緣,依然存在如上述無法直視到鎖緊孔的情況,也即無法旋入鎖定釘;即使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牽開神經根、硬膜囊等神經組織,部分顯露出融合器頂端以看到鎖定孔,但也僅僅是看到鎖定孔,而將一定長度的鎖定釘傾斜一定角度經鎖定孔旋入椎體過程中,不僅鎖定孔外周面的螺紋存在接觸損傷神經根、硬膜囊等神經組織的高風險,而且鎖定釘是傾斜旋入相比垂直旋入需要將神經根、硬膜囊等神經組織牽開更大的操作空間這會造成更大的手術風險。
雖然現有已有零切跡腰椎后路融合器,但由于腰椎后路結構復雜,可操作空間小,具體應用時當前的零切跡腰椎后路融合器的可操作性不高,需要多次牽開神經根、硬膜囊等神經組織以及鎖緊釘傾斜旋入過程存在損傷神經根、硬膜囊等神經組織的較大風險,故現有零切跡腰椎后路融合器真正應用于臨床手術還是有很大的挑戰性和手術風險。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腰椎后路零切跡融合器系統及其使用方法。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振強,未經黃振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85337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