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大數據與深度學習的自適應學習系統及其構建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852356.8 | 申請日: | 2021-07-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1657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19 |
| 發明(設計)人: | 鄭平平;周云;石興碌;劉清彪;劉曉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愛學習博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50/20 | 分類號: | G06Q50/20;G09B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韜法業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03 | 代理人: | 黨小林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數據 深度 學習 自適應 系統 及其 構建 方法 | ||
1.一種基于大數據與深度學習的自適應學習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學生模塊,用于自動記錄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
智能分析模塊,用于根據所記錄的學習者學習數據和知識領域模型中分解的微細知識顆粒,進行學習行為分析,自動評估學習者的認知、情感和知識掌握的初始水平、學習目標需求和學習績效,并形成關聯的知識圖譜;
資源模塊,用于將形成的知識圖譜及學習評估反饋給學習推薦系統,自動推薦學習者感興趣的相關學習內容、學習資源和學習路徑,并根據即時的學習反饋,不斷做出學習策略和行為的調整,從而實現個性化的自適應學習過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數據與深度學習的自適應學習系統,其特征在于,學習推薦系統用于分類標注學習者的學習行為,通過學習行為的標注,分析學習者感興趣的內容相似性,系統將相似標注比例最高的內容,自動推薦給學習者。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數據與深度學習的自適應學習系統,其特征在于,學生的學習路徑為動態生成,學習路徑的動態生成過程為自適應過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大數據與深度學習的自適應學習系統,其特征在于,自適應過程包括:學習能力的自適應、學習知識數據庫的自適應,以及學習習慣的自適應。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大數據與深度學習的自適應學習系統,其特征在于,學習能力的自適應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后,會進入測試模塊進行知識的檢測;在測試過程中,學生會先遇到難度適中的測試題,如果回答正確,系統將自動提升難度進行試題選擇;如果回答錯誤,系統將降低難度進行試題匹配;系統會給學生提供適合學生水平的資源和題目,既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又不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大數據與深度學習的自適應學習系統,其特征在于,學習知識數據庫的自適應是指:根據領域模型,系統會產生當前學習的知識鏈,使學生在既定的知識軌跡中進行學習;當學生的學習產生動態差異,系統就會進行學習路徑的動態修正。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大數據與深度學習的自適應學習系統,其特征在于,學習習慣的自適應是指:系統根據學生學習習慣的測試結果生成不同的學習路徑。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數據與深度學習的自適應學習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在線學習模塊,用于實現學生的自適應學習、自適應測試及學習討論答疑。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數據與深度學習的自適應學習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教師模塊,用于方便教師完成課程設計、備課管理、授課管理。
10.一種基于大數據與深度學習的自適應學習系統的構建方法,用于構建根據權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項所述的基于大數據與深度學習的自適應學習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過基礎測試,手機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習狀態;
通過深度知識追蹤模型和學科知識圖譜,實時診斷學生對知識點的動態掌握情況;
在知識診斷的基礎上,通過強化學習模型和策略為學生規劃學習路徑;
在每位學生的學習路徑的每個步驟上,為學生推薦合適的題目;
對于未掌握題目/知識點,進行題目視頻講解或知識點視頻講解;
分享學習心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愛學習博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愛學習博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852356.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OoA成型熱熔法預浸料用環氧樹脂組合物
- 下一篇:像素控制電路及顯示面板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