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Wi-Fi物聯網設備配網可靠性的測試方法與可讀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851970.2 | 申請日: | 2021-07-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9582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02 |
| 發明(設計)人: | 黃峰鶴;張博鈞;馮志芳;張彥;肖芳竹;涂楚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4L43/0811 | 分類號: | H04L43/0811;H04L43/50;H04W48/08;G16Y10/75;G16Y40/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海順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831 | 代理人: | 蔡星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wi fi 聯網 設備 可靠性 測試 方法 可讀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Wi?Fi物聯網設備配網可靠性的測試方法,對配網流程中的設備一、設備二及路由器進行統一控制,對配網環節進行實時監控,當配網失敗時,對配網動作進行提前終止,進行下一輪次測試,當配網成功時,采用通過對設備二及路由器的交互信息及連通性監控判斷測試是否成功。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可讀存儲介質。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設備一不等待測試結果,直接進行初始化,準備下一輪測試,提升了測試效率;2)不需要重置設備一;3)測試不通過云端判斷,不對云端服務器有影響,縮短了測試周期,適用于大高強度壓測,提升了測試效率;4)適合自動化測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物聯網,尤其涉及一種Wi-Fi物聯網設備配網可靠性的測試方法與可讀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Wi-Fi技術逐步應用到物聯網領域,IoT設備因大多不具有屏幕及鍵盤輸入功能,最常見的配網方式需使用智能手機(設備一)進行輔助配網,通過設備一將Wi-Fi的SSID及密碼發送至待配網IoT設備(設備二)后,設備二進行與路由器的Wi-Fi連接。配網的性能成為了用戶體驗的關鍵,各個廠商也越發重視配網性能,現有的配網測試大多針對在配網響應時間,配網成功率進行測試,通過測試的產品在實際應用中仍然會發生配網難,配網體驗不好的情況。
現有測試方法很難體現用戶在真實應用中的配網性能。現有測試方案為:
1.通過設備一對設備二進行配網;
2.設備二進入AP模式與設備一進行連接,連接成功后設備一發送配網信息至設備二;
3.設備二獲得配網信息后,切換成STA模式,與路由器進行連接;
4.設備二連接成功后,在云端進行上線動作;
5.設備一斷開與設備二連接后,從云端獲取設備二狀態后進行配網結果進行結果判定。
現有的測試方法,存在以下問題:
1) 當測試出現配網失敗的情況,設備一需等待配網超時時間,超時后才可進行下一輪配網操作,導致壓力測試等待時間久,效率低;
2) 當設備二AP切換STA模式時出現問題時,會導致設備一保持與設備二的連接。此時需要重置設備一才可繼續進行測試;
3) 當測試配網成功時,設備一顯示成功需經由設備二與IoT管理后臺云端通信成功,再經由云端返回信息至設備一。整個流程較繁瑣,導致壓力測試時耗時久,效率低;
4) 整體測試流程不適合自動化測試。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Wi-Fi物聯網設備配網可靠性的測試方法與可讀存儲介質。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Wi-Fi物聯網設備配網可靠性的測試方法,對配網流程中的設備一、設備二及路由器進行統一控制,對配網環節進行實時監控,當配網失敗時,對配網動作進行提前終止,進行下一輪次測試,當配網成功時,采用通過對設備二及路由器的交互信息及連通性監控判斷測試是否成功。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測試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設備一、設備二及路由器進行初始化準備可靠性壓力測試;
S2:設備二進入AP模式,設備一發起配網動作;
S3:對設備二進行監控,如果設備二成功接收配網信息,則進行S4步驟,否則,測試終止進入下一輪測試;
S4:設備二與路由器進行Wi-Fi連接;
S5:對設備二及路由器的交互信息進行監控,如果路由器判斷Wi-Fi連接失敗或設備二不再發起Wi-Fi連接時,測試終止,進入下一輪測試,如果設備二與路由器交互信息正常并且設備二獲取到ip地址后,則進入步驟S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未經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85197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