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圓形側向布置的剪刀形管束凝汽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839000.0 | 申請日: | 2021-07-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1392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子鈞;馮賓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國能汽輪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B1/02 | 分類號: | F28B1/02;F28B9/00;F28B9/04;F28B11/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信與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50 | 代理人: | 馬育妙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圓形 側向 布置 剪刀 管束 凝汽器 | ||
1.一種圓形側向布置的剪刀形管束凝汽器,所述凝汽器設置于機殼(10)內部,所述機殼(10)內部開設有冷卻腔(37),所述機殼(10)外側開設有與所述冷卻腔(37)相連通的蒸汽孔(12),排水孔(13)與兩個循環水孔(11),其特征在于,包括U形凝氣管(19)與鉸接軸(21),兩個所述U形凝氣管(19)通過所述鉸接軸(21)呈剪刀形鉸接,所述U形凝氣管(19)兩端各套接有一根柔性管(23),所述柔性管(23)另一端連通有共軌管(24),兩根所述共軌管(24)分別與所述蒸汽孔(12)和所述排水孔(13)連通,所述鉸接軸(21)兩端與所述冷卻腔(37)內壁固定連接,所述冷卻腔(37)內壁滑設有在水流作用下運動的梯形推板(29),所述梯形推板(29)與兩個鉸接的所述U形凝氣管(19)之間設有用于推動所述U形凝氣管(19)轉動的推桿機構;
所述冷卻腔(37)內壁固設有擋板(18),所述推桿機構包括兩個開合滑塊(25),所述開合滑塊(25)滑設于所述擋板(18)內部,所述開合滑塊(25)滑動方向的一端與所述梯形推板(29)抵接,所述開合滑塊(25)滑動方向的另一端設有復位組件;
所述推桿機構還包括往復滑塊(28),所述往復滑塊(28)滑動設置于所述開合滑塊(25)內部,所述往復滑塊(28)一側端面轉動設有轉動軸(27),所述轉動軸(27)另一端固設有固定板(26),所述固定板(26)與所述U形凝氣管(19)固定連接;
所述梯形推板(29)承受水流沖擊的一端設有斜面塊(30),所述斜面塊(30)將水流對所述斜面塊(30)的正面沖擊力轉化為使所述斜面塊(30)向下運動的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圓形側向布置的剪刀形管束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推板(29)與兩個所述開合滑塊(25)抵接的兩側端面為長斜面或階梯斜面,所述梯形推板(29)兩側端面為階梯斜面時,所述階梯斜面中平面與短斜面交替出現且所述梯形推板(29)的寬度自下而上逐漸增大,所述梯形推板(29)設為空心用于所述梯形推板(29)在水流中產生克服重力的浮力,所述梯形推板(29)兩側端面為長斜面時,所述梯形推板(29)的寬度自下而上逐漸增大用以與所述開合滑塊(25)的抵接作用下控制所述梯形推板(29)移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圓形側向布置的剪刀形管束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推板(29)內部還開設有用于通過水流的通孔(3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圓形側向布置的剪刀形管束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組件包括兩個可動液壓桿(32),兩個所述可動液壓桿(32)均與所述開合滑塊(25)抵接,所述可動液壓桿(32)外側滑設有可動液壓管(33),所述可動液壓管(33)連通有油管(17),所述油管(17)另一端設有可調液壓管(14),所述可調液壓管(14)內部開設有液壓腔(34),所述液壓腔(34)內部滑設有液壓滑板(35),所述液壓腔(34)與所述油管(17)內部空間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圓形側向布置的剪刀形管束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腔(34)內部設有用于控制所述液壓滑板(35)復位的壓簧(36)。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圓形側向布置的剪刀形管束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調液壓管(14)一端螺紋設有用于限制所述液壓滑板(35)滑動的螺桿(15),所述螺桿(15)一端位于所述液壓腔(34)內部,所述螺桿(15)另一端固設有把手(16)。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圓形側向布置的剪刀形管束凝汽器,其特征在于,鉸接的兩個所述U形凝氣管(19)橫向與縱向均設有多組,縱向的多組兩兩鉸接的所述U形凝氣管(19)以所述鉸接軸(21)作為轉動中心,橫向的所述U形凝氣管(19)之間設有聯動板(22),所述聯動板(22)與每組兩兩鉸接的所述U形凝氣管(19)中的一個所述U形凝氣管(19)轉動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國能汽輪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杭州國能汽輪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83900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