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含氯除塵灰環保脫氯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817383.1 | 申請日: | 2021-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7768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08 |
| 發明(設計)人: | 曾凡波;殳哲君;林鋮;陳小忠;王知學;劉喜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天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中天鋼鐵集團(南通)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9B3/00 | 分類號: | B09B3/00;B09B5/00;B01D25/12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諾創信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王美華 |
| 地址: | 213011***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塵灰 環保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含氯除塵灰環保脫氯方法,該方法包括兩個主要系統:含氯除塵灰接收、漿化及漿化液儲存系統和漿化液多級壓濾系統,具體步驟包括含氯灰的接收儲存、計量下料、濃縮液攪拌漿化、漿液加藥攪拌浸出、多級壓濾得到高濃度含鹽鹵水和低氯泥餅;采用的脫氯系統依次包括含氯灰接收儲存設備、稱量下料設備、攪拌漿化設備、漿化液緩存伴熱加藥攪拌浸出設備、多級壓濾設備、濾餅轉運設備、洗出液存儲設備、配套泵管系統等設備。本發明能夠實現含氯除塵灰深度去除CL?,同時解決含氯灰處理過程中環境污染問題,做到處理灰不見灰;解決不同氯含量除塵灰的經濟脫氯問題;解決含氯灰水洗漿液轉料過程中清液堵塞等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鋼鐵冶煉技術領域,特別涉及鋼鐵行業燒結電場灰、高爐布袋灰等高氯灰的綠色化處理及循環高效利用,尤其是一種含氯除塵灰環保脫氯方法。
背景技術
鋼鐵行業氯離子的來源主要分為三類:含鐵礦粉中氯含量占主要部分,特別是進口礦粉中的氯含量較高;其次來源于鋼鐵冶煉各工序過程中所添加的各類溶劑性礦物;同時冶煉過程中的各類煤、焦炭也帶入一部分氯離子。
上述含氯物質在高溫冶煉環境中主要以各類氯化物的形式溢出,并且大部分富集于各類煙塵、煤氣中,在鋼鐵企業內部循環富集。這類含氯物質的富集對鋼鐵工業各主要生產工序均產生惡劣影響:首先是各類含氯除塵灰回配燒結工序,造成鏈篦機篦條粘結糊堵,燒結機利用系數大幅度下降、產品質量降低;氯含量高的燒結礦進入煉鐵工序后,主要以氯化鉀和氯化鈉形式存在氯化物給高爐帶來堿金屬危害,造成燒結礦粉化、焦炭過早過快劣化、降低高爐透氣性,輕則影響高爐產量,重則引起爐況不順,甚至引起高爐結瘤、耐材侵蝕,大大縮短高爐壽命;同時,進入煤氣中的氯化物具有較強侵蝕性和易粘接結塊特性,對鋼鐵行業各工序的設備造成嚴重危害,如造成煤氣管道、燃氣鍋爐、TRT或BPRT葉片的腐蝕,鍋爐管束糊堵、TRT或BPRT葉片粘接動平衡失衡等。
鋼鐵企業含氯灰的主要種類有高爐布袋灰、燒結電場灰,其中高爐布袋灰氯含量一般在6-8%,燒結電場灰氯含量較高,特別是燒結3、4電場灰中氯離子含量能夠達到30-40%之間。目前,高爐布袋灰主要回配燒結工序以利用其中20%左右的碳元素,該種處理方式沒能避免氯元素的危害;燒結電場灰委外處理,該種處理方式造成鐵元素流失的同時,需要支出大量處理費用,且隨著環保管控力度增強,該種處理方式不可持續。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之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含氯除塵灰環保脫氯方法,以解決上述鋼鐵行業含氯灰循環富集、危害較大的問題。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含氯除塵灰環保脫氯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利用壓縮氮氣將含氯灰打入含氯灰倉內;
S2、含氯灰倉內的含氯灰經螺旋定量給料機定量下料至含氯灰漿化罐內形成漿化液,所述含氯灰漿化罐內含固率控制在20-30%,漿化液在含氯灰漿化罐內攪拌曝氣10-40min后經漿液泵送至具有蒸汽伴熱功能的漿化液儲存罐內;
S3、將漿化液儲存罐內的漿化液泵入第一壓濾機壓濾,壓濾后的高濃度含鹽鹵水經鹵液罐轉入后續蒸發分鹽工序待處理,壓濾后的濾餅經第一導料漏斗進入第一漿化桶漿化;
S4、將第一漿化桶內漿化后的漿液經漿液泵泵入第二壓濾機,壓濾產生的含鹽鹵水進入鹵水緩存罐后經轉液泵泵入含氯灰漿化罐使用,第二壓濾機壓濾產生的濾餅經第二導料漏斗進入第二漿化桶與工業新水混合后再次漿化;
S5、第二漿化桶內漿化后的漿液經漿液泵泵入第三壓濾機,壓濾后的濾液進入濾液緩存罐,經轉液泵泵入第一漿化桶供第一壓濾機壓濾產生的濾餅漿化使用,機洗液進入機洗液緩存罐,第三壓濾機壓濾產生的濾餅經第三導料漏斗落入下方皮帶機后傳送至后道工序處理。
所述的步驟S2中,為降低后道分鹽工序中含鹽鹵水深度除雜的處理難度,漿化過程中向含氯灰漿化罐內加入碳酸鈉或硫化鈉,以促進鈣鎂離子和重金屬物質的沉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天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中天鋼鐵集團(南通)有限公司,未經中天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中天鋼鐵集團(南通)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81738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