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浪向自適應流體動量輪主動控制減搖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808223.0 | 申請日: | 2021-07-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3547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26 |
| 發明(設計)人: | 王琳琳;謝華偉;杜亞震;侯成剛;韓瑞雪;楊曄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九江分部 |
| 主分類號: | B63B39/04 | 分類號: | B63B3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達星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肖莎 |
| 地址: | 332007 江西***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適應 流體 動量 主動 控制 裝置 | ||
1.一種浪向自適應流體動量輪主動控制減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回轉驅動機構(1);
主動進動機構(2),所述主動進動機構(2)連接在所述回轉驅動機構(1)上,同時所述主動進動機構(2)上固定有流體動量輪(3),且所述回轉驅動機構(1)的中軸線、所述主動進動機構(2)的中心與所述流體動量輪(3)的中心共線,所述主動進動機構(2)驅動所述流體動量輪(3)擺動,所述回轉驅動機構(1)同時驅動所述主動進動機構(2)和所述流體動量輪(3)轉動;
防水殼體(4),所述主動進動機構(2)和所述流體動量輪(3)均位于所述防水殼體(4)中,且所述回轉驅動機構(1)固定在所述防水殼體(4)內;
所述防水殼體(4)的一端外壁上沿圓周方向均勻間隔有多個螺旋槳(5);
其中,所述回轉驅動機構(1)包括:
回轉電機(11),所述回轉電機(11)的外殼固定在所述防水殼體(4)內并位于遠離所述螺旋槳(5)的一側,同時所述回轉電機(11)的中軸線與所述流體動量輪(3)的中心共線;
回轉支座(12),所述回轉支座(12)固定在所述回轉電機(11)的輸出軸上,且所述主動進動機構(2)固定在所述回轉支座(12)上,同時所述回轉支座(12)的中心與所述流體動量輪(3)的中心共線;
所述主動進動機構(2)包括:
位于所述流體動量輪(3)內圈中的第一主動進動伸縮機構(21)、第二主動進動伸縮機構(22)、第一擺臂(23)和第二擺臂(24),所述第一主動進動伸縮機構(21)、所述第二主動進動伸縮機構(22)、所述第一擺臂(23)和所述第二擺臂(24)均勻間隔環繞在所述回轉支座(12)的外周,且所述第一主動進動伸縮機構(21)和所述第二主動進動伸縮機構(22)相對設置,所述第一擺臂(23)和所述第二擺臂(24)相對設置,同時所述流體動量輪(3)的外壁上沿其圓周方向均勻間隔固定有第一緊箍環(31)、第二緊箍環(32)、第三緊箍環(33)和第四緊箍環(34),所述第一主動進動伸縮機構(21)和所述第二主動進動伸縮機構(22)的一端均與所述回轉支座(12)鉸接,所述第一主動進動伸縮機構(21)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緊箍環(31)固定,所述第二主動進動伸縮機構(22)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緊箍環(32)固定,所述第一擺臂(23)和所述第二擺臂(24)的一端均與所述回轉支座(12)固定,所述第一擺臂(23)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三緊箍環(33)轉動連接,所述第二擺臂(24)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四緊箍環(34)轉動連接;
所述流體動量輪(3)包括:無軸輪緣驅動泵(301)和多個弧形管(302),所述無軸輪緣驅動泵(301)和多個所述弧形管(302)接通形成輪圈狀的環路腔(310),同時所述環路腔(310)內填充有液體介質,每個所述弧形管(302)的內壁上均固定有弧形的導流片(320),且每個所述導流片(320)的弧度均與對應的所述弧形管(302)的弧度相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浪向自適應流體動量輪主動控制減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動進動伸縮機構(21)為第一液壓缸,所述第二主動進動伸縮機構(22)為第二液壓缸,所述第一液壓缸的缸體和所述第二液壓缸的缸體均與所述回轉支座(12)鉸接,所述第一液壓缸的活塞桿與所述第一緊箍環(31)固定,所述第二液壓缸的活塞桿與所述第二緊箍環(32)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九江分部,未經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九江分部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80822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