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梯形交錯式基坑支護機構和基坑支護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796070.2 | 申請日: | 2021-07-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0539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02 |
| 發明(設計)人: | 黃俊光;趙松林;萬志勇;王偉江;王松帆;李磊;李偉科;陳香波;張帥;李健斌;梁永恒;孫世永;林祖鍇;羅永健;劉志宏;王淵;林悅森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市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7/04 | 分類號: | E02D17/04 |
| 代理公司: |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翠芬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梯形 交錯 基坑 支護 機構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梯形交錯式基坑支護機構和基坑支護方,通過形成梯形的結構將土體圍在前排支撐墻與側向支撐墻之間,在各個冠梁的作用下,使得土體能夠與前述的前排支撐墻和所述側向支撐墻一起形成一個受力整體,從而所述梯形交錯式基坑支護機構由多個此受力整體組成,整體上提升其側向抗彎能力。而且在此過程中是所述梯形交錯式基坑支護機構中灌注樁的布置仍然是單排,有效控制造價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基坑建造維護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梯形交錯式基坑支護機構和基坑支護方法。
背景技術
基坑支護一般是指在基坑建造過程中,在基坑側壁周邊布置的由攪拌樁和灌注樁組成的支撐結構。其能夠對基坑周圍的土體進行支擋,以提升基坑周圍環境的抗側彎能夠力。因此基坑支護機構所能夠提供的抗側彎能力越強,則基坑中間空間的使用安全性越強。但是在提升基坑支護機構側向抗彎能力的同時,會導致造價成本急劇升高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一種梯形交錯式基坑支護機構和基坑支護方法,在提升基坑側向抗彎能力的同時有效控制造價成本。
一種梯形交錯式基坑支護機構,包括,
多個彼此間隔的前排灌注樁,多個所述前排灌注樁沿基坑的邊沿并排布置形成前排支撐墻,所述前排支撐墻為多個,多個所述前排支撐墻沿所述基坑的邊沿依次間隔布置;
前排冠梁,沿所述基坑的邊沿連接各個所述前排灌注樁;
多個彼此間隔的后排灌注樁,多個所述后排灌注樁沿平行于基坑邊沿的方向并排布置形成后排支撐墻,所述后排支撐墻為多個,多個所述后排支撐墻沿平行于所述基坑邊沿的方向依次間隔布置,且所述前排支撐墻與基坑中心之間的間距小于所述后排支撐墻與所述基坑中心之間的間距,相鄰所述前排支撐墻之間間隔的空間均對應布置有一個所述后排支撐墻;
后排冠梁,沿所述基坑的邊沿連接各個所述后排灌注樁;
側向冠梁,沿平行于所述基坑邊沿的方向相鄰的前排支撐墻與后排支撐墻之間設有側向支撐墻,所述前排支撐墻與兩側的所述側向支撐墻所圍空間為梯形,所述側向支撐墻包括多個彼此間隔且并排布置的側向灌注樁,且所述側向冠梁連接此前排支撐墻、此后排支撐墻和多個此側向灌注樁。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種梯形交錯式基坑支護機構,利用所述前排支撐墻、后排支撐墻和所述側向支撐墻,結合所述前排冠梁、后排冠梁和側向冠梁,形成具有側向抗彎能夠力的支護機構。而且,基于所述前排支撐墻與兩側的所述側向支撐墻所圍空間為梯形,在所述前排冠梁、后排冠梁和側向冠梁的連接作用下,所述前排支撐墻與兩側的所述側向支撐墻所圍空間中的土體能夠與前述的前排支撐墻和所述側向支撐墻一起形成一個受力整體,從而所述梯形交錯式基坑支護機構由多個此受力整體組成,整體上提升其側向抗彎能力。而且在此過程中是所述梯形交錯式基坑支護機構中灌注樁的布置仍然是單排,有效控制造價成本。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多個連梁,每一所述連梁均連接在所述前排冠梁與所述后排冠梁之間,且多個所述連梁在所述后排冠梁長度方向上依次間隔布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后排冠梁上位于兩個相鄰所述后排支撐墻之間的一段為后排過渡段,所述后排冠梁上位于兩個相鄰所述后排過渡段之間的一段為后排主體段,一部分所述連梁連接所述后排過渡段與所述前排冠梁,且此部分連梁均與對應的所述后排過渡段垂直,另一部分所述連梁連接所述后排主體段與所述前排冠梁,且此部分連梁均與對應的所述后排主體段垂直。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各個前排灌注樁之間嵌套有攪拌樁;
各個后排灌注樁之間嵌套有攪拌樁;
各個側向灌注樁之間嵌套有攪拌樁,側向灌注樁與相鄰的前排灌注樁之間嵌套有攪拌樁,側向灌注樁與相鄰的后排灌注樁之間嵌套有攪拌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市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市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9607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數字通行證的數據授權流通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基坑支護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