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生植物-微生物電化學修復系統及其應用、治理有機污染水體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795465.0 | 申請日: | 2021-07-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8001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27 |
| 發明(設計)人: | 周啟星;張曉林;李田;李瑞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開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C02F3/00;C02F3/34;C02F101/30;C02F101/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11569 | 代理人: | 馬叢 |
| 地址: | 300110***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生植物 微生物 電化學 修復 系統 及其 應用 治理 有機 污染 水體 方法 | ||
1.一種水生植物-微生物電化學修復系統,其特征在于,由復合工作電極(9)、碳氈對電極(4)、水生修復植物(5)和恒電位儀(6)組成;所述復合工作電極(9)與所述恒電位儀(6)通過第一外導線(71)電信連接;所述碳氈對電極(4)與所述恒電位儀(6)通過第二外導線(72)電信連接;
所述復合工作電極(9)包括生物炭(2);
所述復合工作電極(9)位于待治理有機污染水體中的深度為20~50cm;
所述水生修復植物(5)種植于所述碳氈對電極(4)上,且所述水生修復植物(5)的根系穿過所述碳氈對電極(4)進入待治理有機污染水體中;
所述碳氈對電極(4)固定并漂浮于所述待治理有機污染水體表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微生物電化學修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修復植物(5)包括鳶尾、蘆葦、菖蒲或蘆竹。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生植物-微生物電化學修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修復植物(5)的種植密度為2~20株/平方米。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微生物電化學修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工作電極(9)通過連接所述碳氈對電極(4)的尼龍繩(3)固定懸浮在所述待治理有機污染水體中。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微生物電化學修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恒電位儀(6)的電壓可調范圍為0~10V,記錄電流信號的范圍為0~5mA,精度為0.01mA。
6.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水生植物-微生物電化學修復系統在治理有機污染水體中的應用。
7.一種治理有機污染水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將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水生植物-微生物電化學修復系統置于待治理有機污染水體中,通過恒電位儀(6)施加電壓,進行植物-微生物電化學修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開大學,未經南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9546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