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針模塊的制造設備及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795193.4 | 申請日: | 2021-07-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2770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4 |
| 發明(設計)人: | 崔權禮;郭仕杰;胡昂輝;李琳 | 申請(專利權)人: | 森心(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14 | 分類號: | B29C4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大紫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18 | 代理人: | 馮振華;鄭純 |
| 地址: | 20110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模塊 制造 設備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生物醫學工程技術與設備制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微針模塊的制造設備及制造方法。本發明提出一種微針模塊的制造設備及制造方法,通過集成化模具對微針進行注模并在基座型腔與微針型腔之間設置膠貼,避免了微針模塊受到脫模力的影響而報廢,能加快脫模的速度,使微針注模工藝更適應于微針的機械化、工業化生產并能夠提高成品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醫學工程技術與設備制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微針模塊的制造設備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微針技術是一種近些年來得到廣泛關注的給藥方式。解決了打針的痛苦,以及生物大分子一般無法口服給藥的問題,也超越了傳統透皮給藥僅適合小分子、親油藥劑且利用率低的現狀。
現有高分子材料微針,大多采用注模或拉絲的工藝生產,因拉絲工藝的產品均一性無法保證,故選擇注模工藝作為生產路線。現有的針對微針模塊的注模工藝為,設置模具對單個微針模塊進行注模,待其干燥成型后取下陽模,之后將微針模塊自陰模取下,由于高分子微針直徑小,施加于微針的脫模的力有時會導致微針損傷。現有的微針注模工藝具有以下缺陷:1、生產速度慢,機械化程度低;2、成品率低;3、脫模困難,影響生產速度;4、脫模流程過于復雜,難以快速機械化生產。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為了解決現有微針生產技術中關于脫模的難題,同時為了提高機械化率,簡化脫模工藝,提高生產效率,本發明提出一種微針模塊的制造設備及制造方法,通過集成化模具對微針進行注模并在基座型腔與微針型腔之間設置膠貼,避免了微針模塊受到脫模力的影響而報廢,能加快脫模的速度,更適應于微針的機械化、工業化生產并能夠提高成品率。同時,膠貼可以直接設置為皮膚膠貼材質,經剪裁后可以直接作為皮膚膠貼使用,省去了后續工藝中為微針模塊配置皮膚膠貼的工序,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
為了達到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所采用的具體技術方案為:
一種微針模塊的制造設備,所述微針模塊包括一基座和多個自所述基座延伸出的微針;所述微針模塊的制造設備包括:
第一模具,設置有多個微針型腔,一所述微針型腔形成所述微針模塊的一組微針的型腔;
第二模具,與各所述微針型腔對應設置有多個基座型腔和注液口;
膠貼,設置在所述微針型腔與基座型腔之間,與各組所述微針型腔對應設置設置有多個膠貼流道;所述流道的孔徑小于所述基座的最大直徑,設置在所述微針型腔與所述基座型腔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膠貼為皮膚膠貼。
進一步的,所述微針模塊的制造設備還包括與所述膠貼貼合設置的護膠層,所述護膠層設置在所述膠貼靠近所述第一模具的一面。
進一步的,所述膠貼的邊緣還設置有粘連條;所述粘連條用于所述膠貼和所述微針模塊的脫模夾取。
進一步的,所述膠貼為平面狀,澆注所述微針模塊時,同時貼合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
進一步的,所述注液口的徑向截面與所述基座型腔的徑向截面相同。
進一步的,所述微針型腔的組成材質為PDMS;所述基座型腔的組成材質為不銹鋼。
在本發明中還提出一種微針模塊的制造方法,通過微針模塊的制造設備制造,所述微針模塊包括一基座和多個自所述基座延伸出的微針;所述微針模塊的制造設備包括:
第一模具,設置有多個微針型腔,一所述微針型腔形成所述微針模塊的一組微針的型腔;
第二模具,與各所述微針型腔對應設置有多個基座型腔和注液口;
膠貼,設置在所述微針型腔與基座型腔之間,與各組所述微針型腔對應設置設置有多個膠貼流道;所述流道的孔徑小于所述基座的最大直徑,設置在所述微針型腔與所述基座型腔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森心(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森心(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9519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