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二次反射式顆粒吸熱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792987.5 | 申請日: | 2021-07-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9019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1 |
| 發明(設計)人: | 趙嵩穎;付言;徐凱;張鵬;魏任鋒;陳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建筑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4S23/77 | 分類號: | F24S23/77;F24S70/10;F24S30/4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專贏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97 | 代理人: | 李斌 |
| 地址: | 130118 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二次 反射 顆粒 吸熱 | ||
本發明涉及太陽能光熱發電領域,具體是一種二次反射式顆粒吸熱器,包括:二次反射陣列、相鄰設置的二次反射倉和吸熱倉;所述二次反射倉設有供入射光通過的一次入射口,二次反射倉和吸熱倉之間設有供反射光通過的二次入射口;所述二次反射陣列可轉動的安裝在二次反射倉內,用于反射二次反射倉的入射光至吸熱倉;所述二次反射倉內設有一個或多個風機,用于產生氣幕封閉所述一次入射口和/或二次入射口;所述吸熱倉內相對于所述二次入射口設有吸熱通道,吸熱工質通過所述吸熱通道接收所述二次反射陣列的反射光輻射的熱量;有益效果:使顆粒工質吸熱面位于吸熱倉內,減少外部冷風對顆粒的擾動,減少顆粒工質的熱損失,提升吸熱器熱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太陽能光熱發電領域,具體是一種二次反射式顆粒吸熱器。
背景技術
經濟的高速發展不可避免的帶來了能源問題和環境問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必然需要有一個優美的、舒適的生活環境;提倡風能、太陽能、水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新能源的開發利用。
顆粒吸熱器作為新一代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的重要部件,是一種具有其自身獨特優勢的吸熱器,使用固體顆粒作為吸熱工質,能夠實現700~1000℃的高溫吸熱,對提升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光電轉化效率,降低度電成本,拓展光熱發電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現有的顆粒吸熱器,多是下落式顆粒吸熱器,或斜板下落式顆粒吸熱器顆粒下落速度和顆粒吸熱層均勻程度不易控制、易受外部風擾動的影響,造成顆粒質量損失和熱損失,導致吸熱器的吸熱效率低;或是透明管束型吸熱器,存在大尺寸耐溫玻璃管束難以制造、可靠性差、成本高、易堵塞、管束間流量分配和受熱不均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二次反射式顆粒吸熱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二次反射式顆粒吸熱器,包括:二次反射陣列、相鄰設置的二次反射倉和吸熱倉;所述二次反射倉設有供入射光通過的一次入射口,二次反射倉和吸熱倉之間設有供反射光通過的二次入射口;所述二次反射陣列可轉動的安裝在二次反射倉內,用于反射二次反射倉的入射光至吸熱倉;所述二次反射倉內設有一個或多個風機,用于產生氣幕封閉所述一次入射口和/或二次入射口,還用于冷卻所述二次反射陣列;所述吸熱倉內相對于所述二次入射口設有吸熱通道,吸熱工質通過所述吸熱通道接收所述二次反射陣列的反射光輻射的熱量。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二次反射陣列包括:轉動連接在所述二次反射倉內的基座,若干陣列安裝在所述基座朝向二次入射口的一面的反射單元,以及調節單元,所述調節單元控制反射單元轉動以使反射單元的反射面迎合經過所述一次入射口的入射光。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的風機,產生氣幕封閉一次入射口和二次入射口,將二次反射倉、吸熱倉與外部隔離,并使顆粒工質吸熱面位于吸熱倉內,減少外部冷風對顆粒的擾動,解決顆粒被風吹散的影響;減少外部風引起高溫顆粒的散熱損失;吸熱倉內設置有傳送機構形成的吸熱通道,傳送機構水平輸送顆粒至二次反射光線的投射區域吸收輻射,進入投射區域的顆粒厚度和速度穩定可控,整體結構緊湊,結構簡單,效率高、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一個實施例中二次反射式顆粒吸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一個實施例中二次反射鏡陣列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建筑大學,未經吉林建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9298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