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膨腹海馬家系的培育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790623.3 | 申請日: | 2021-07-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9809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02 |
| 發明(設計)人: | 何麗斌;鄭樂云;陳欣欣;林金波;王慶;邱峰巖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福建水產病害防治中心);廈門和樂海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K61/10 | 分類號: | A01K61/10 |
| 代理公司: | 廈門原創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黃巧香 |
| 地址: | 361006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海馬 家系 培育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膨腹海馬家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設置繁殖池,所述繁殖池的日換水量為100~300%;繁殖池中放置充氣石和繁殖巢;設置前期幼魚培養桶和后期幼魚培養桶;在所述前期幼魚培養桶中放置充氣石,在所述后期幼魚培養桶中放置充氣石和附著架;S2,選擇健康成熟的親本雌雄膨腹海馬投入到所述繁殖巢中;S3,雌雄膨腹海馬產苗后,撈取初生的海馬苗投放到所述前期幼魚培養桶里;S4,不同出生日齡的幼魚,混合投喂不同密度的豐年蟲幼體加橈足類,投喂橈足類,或者投喂糠蝦。該膨腹海馬家系的培育方法操作簡單、海馬幼苗的成活率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膨腹海馬家系的培育方法,屬于膨腹海馬繁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膨腹海馬(Hippocampus?abdominalis),又稱大腹海馬,是所有已知海馬中最大的一種,主要分布于西南太平洋區的澳洲及新西蘭海域,棲息在礁石區,隨著海草游動,屬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為食。膨腹海馬是重要的高價值海水魚類,其主要價值體現在藥用方面,隨著實驗技術及工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檢測方法被用到科學研究,膨腹海馬的一些藥用功效得到了證實。膨腹海馬作為一種重要的中藥材,在我國有“南方人參”的稱號,但隨著環境的惡化,近海污染的加劇,對膨腹海馬的攝食及棲息環境的改變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人類的過度捕撈也對膨腹海馬種群的繁衍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由于棲息地的破壞和過度的捕撈等原因影響,目前膨腹海馬的野生種群已經瀕危。世界生物保護組織已把所有已知的膨腹海馬均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
由于膨腹海馬數量的減少和市場對膨腹海馬的需求量急劇增加,導致膨腹海馬價格飆升,使人們對人工養殖膨腹海馬越來越重視。但由于膨腹海馬大規模養殖還存在技術局限性和缺乏數據理論支持等阻礙,尤其是膨腹海馬養殖沒有經過種質的篩選。種質的篩選必須先建立膨腹海馬家系。但是,膨腹海馬繁殖方式為卵胎生,其家系的建立與普通魚類有所不同。目前,現有技術中還沒成熟的膨腹海馬家系的培育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膨腹海馬家系的培育方法,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膨腹海馬家系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設置繁殖池,所述繁殖池的日換水量在100~300%;繁殖池中放置充氣石和繁殖巢;所述繁殖池內的環境條件控制如下:水溫13~20℃、鹽度30~32、pH值7.8~8.4、溶解氧5~10mg/L、光照度1000lx~5000lx;
S2,設置前期幼魚培養桶和后期幼魚培養桶,在所述前期幼魚培養桶中放置充氣石,在所述后期幼魚培養桶中放置充氣石和附著架;所述前期幼魚培養桶和后期幼魚培養桶內的環境條件均控制如下:水溫16~19℃、鹽度30~32、pH值7.8~8.4、溶解氧5~10mg/L、光照度1000lx~5000lx;
S3,選擇健康成熟的親本雌雄膨腹海馬投入到所述繁殖巢中;每日上、下午各投喂1次糠蝦,每日補充投喂1次活體橈足類,日投餌量控制在親魚體重的4~6%;
S4,雌雄膨腹海馬產苗后,撈取初生的海馬苗投放到所述前期幼魚培養桶里。
S5,海馬苗第1~7天,投喂密度為0.5個/mL的豐年蟲幼體和0.5個/mL橈足類,其中橈足類用60目的篩絹過濾,過濾完后用聚維酮碘消毒再投喂;第7~15天,投喂密度為1個/mL的橈足類,橈足類用40目篩絹過濾;第15~30天,投喂密度為1個/mL的橈足類,橈足類用20目篩絹過濾;第30~60天,投喂密度為1~1.5個/mL的橈足類,橈足類用5目篩絹過濾;1~10天,不換水,每天添加5~10%的新鮮海水,10~60天,每天換水量為水體的10~100%;
S6,海馬苗第60天,撈取海馬苗投放到所述后期幼魚培養桶里,第60~90天,投喂密度為0.5/ml橈足類和糠蝦,糠蝦一天2次,喂飽為止;第90天以后,投喂糠蝦,一天3次,喂飽為止;每天換水量為水體的100~2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福建水產病害防治中心);廈門和樂海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未經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福建水產病害防治中心);廈門和樂海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9062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軸線車的模塊底部結構片就位及合攏工藝
- 下一篇:一種水煤漿球磨機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