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開放式汽車下線檢測測試臺調度控制系統、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789163.2 | 申請日: | 2021-07-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1946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09 |
| 發明(設計)人: | 陳大偉;田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迪璞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042 | 分類號: | 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 |
| 地址: | 201210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開放式 汽車 下線 檢測 測試 調度 控制系統 方法 裝置 | ||
本公開涉及一種開放式汽車下線檢測測試臺調度控制系統、方法及裝置。該系統包括:電檢設備與待檢車輛連接以及根據檢測到的輸入操作生成對應的第一請求,并將第一請求發送至工控機,第一請求包括請求系統進行針對待檢車輛的下線檢測的控制請求;工控機接收到控制請求并根據控制請求中的請求參數生成對應于控制請求的控制指令,并向控制器發送控制指令;控制器根據控制指令控制標靶移動到目標位置,并將響應于控制指令確定出的第一回復信息發送至工控機;工控機將第一回復信息作為接收信息發送至電檢設備,第一回復信息包括對應于控制請求的請求標識;電檢設備存儲和/或顯示接收到的接收信息。可以精確地控制標靶的移動,更好地完成檢測。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車輛下線檢測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開放式汽車下線檢測測試臺調度控制系統、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針對相關技術中的車輛下線檢測系統,電檢設備與工控機間使用UDP(UserDatagram Protocol,用戶數據報協議)進行二進制數據傳輸,但這種方式不可靠、傳輸能力受限、異步通訊受限,且通過UDP進行傳輸的二進制數據存在解析困難等技術問題。
且,由于工控機直接根據當前接收到的電檢設備發送的控制指令調整系統的狀態,因此,當電檢設備發送的控制指令錯誤時,可能會發生對系統調度錯誤,導致需要停產修復,影響主機廠生產節拍。
另外,在工控機與控制器通訊時,使用的是單端口的操作方式,默認控制器正確執行了工控機發送的控制指令,并不能確認控制器對工控機發送的控制指令的真實執行情況。因此,相關技術中,在對控制器沒有正確執行工控機發送的控制指令的情況下,會影響整個系統對待檢車輛的下線檢測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綜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種能夠在電檢設備與工控機之間進行可靠的數據傳輸、準確調整系統的狀態,提高對待檢車輛的下線檢測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的車輛下線檢測系統,是本領域中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公開提出了一種開放式汽車下線檢測測試臺調度控制系統、方法及裝置。
根據本公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開放式汽車下線檢測測試臺調度控制系統,所述系統用于對待檢車輛進行下線檢測,所述下線檢測至少包括駕駛輔助檢測,所述系統包括:電檢設備、工控機、控制器和標靶,
所述電檢設備,用于與所述待檢車輛連接,以及根據檢測到的輸入操作生成對應的第一請求,并將所述第一請求發送至所述工控機,所述第一請求包括控制請求,所述控制請求用于請求所述系統進行針對所述待檢車輛的下線檢測;
所述工控機,用于在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請求為所述控制請求的情況下,根據所述控制請求中的請求參數,生成對應于所述控制請求的控制指令,并向所述控制器發送所述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標靶所需移動到的目標位置;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據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標靶移動到所述目標位置,并將響應于所述控制指令確定出的第一回復信息發送至所述工控機;
所述工控機,還用于將所述第一回復信息作為接收信息發送至所述電檢設備,所述第一回復信息包括對應于所述控制請求的請求標識;
所述電檢設備,還用于存儲和/或顯示接收到的接收信息。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工控機還包括:
狀態機,用于指示所述系統的當前工作狀態,以及在監測到所述系統的工作狀態變化且滿足對應的狀態切換條件的情況下,進行對應于滿足的所述狀態切換條件的狀態機狀態切換,以指示所述當前工作狀態已變為變化后的工作狀態;
其中,所述當前工作狀態包括以下工作狀態中的任意一種:工作就緒狀態、移動完成狀態、定位狀態、就位狀態、調節狀態和歸位狀態;
所述工作就緒狀態用于指示所述待檢車輛已經就位且已經獲取到所述待檢車輛的基本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迪璞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迪璞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8916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