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數據傳輸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784611.X | 申請日: | 2021-07-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4239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2 |
| 發明(設計)人: | 喻純;黃滟雯;張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交互未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G10L25/24;G06N3/08;G06N20/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偉 |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陽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數據傳輸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及裝置,該方法包括:獲取第一終端設備中每個傳感器的第一傳感器數據;基于各個第一傳感器數據,判斷是否發生設備間碰撞;若是,則記錄第一碰撞時間點;開啟音頻采集模塊,向預設范圍內的終端設備發送第一驗證信息;當接收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第二驗證信息時,基于第一驗證信息及第二驗證信息,確定主振動對象,由主振動對象產生振動;向第二終端設備發送第一碰撞信息,并接收二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二碰撞信息,基于第一碰撞信息及第二碰撞信息,判斷兩者是否相互緊靠;若是,則建立數據傳輸連接,實現兩者的數據傳輸。應用該方法,只需要將兩個終端設備緊挨在一起即可實現數據傳輸,操作方便,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傳輸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手機等移動智能設備的普及率逐漸提高,人們越來越多地需要在多設備間進行數據傳輸操作。
目前常用的數據傳輸操作比如通過藍牙傳輸,需要手動搜索附近藍牙設備,選擇目標設備,并在兩個設備上確認配對,才能進行數據傳輸操作;還有應用聊天工具或網盤傳輸的方式,需要在兩個設備上輸入同一個應用的賬號密碼登錄,并將數據上傳到云端才能進行數據傳輸。這些數據傳輸方式操作都比較繁瑣,并且學習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數據傳輸方法,通過該方法,只需要將兩個終端設備緊挨在一起即可實現數據傳輸,操作方便,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數據傳輸裝置,用以保證上述方法在實際中的實現及應用。
一種數據傳輸方法,所述方法應用于第一終端設備,所述方法包括:
獲取所述第一終端設備中預先設置的每個傳感器的第一傳感器數據;
基于各個所述第一傳感器數據,判斷所述第一終端設備是否發生設備間碰撞;
當所述第一終端設備發生設備間碰撞時,記錄發生所述設備間碰撞的第一碰撞時間點;
開啟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內預先設置的音頻采集模塊;
向預設范圍內的終端設備發送第一驗證信息,所述第一驗證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碰撞時間點及所述第一終端設備的第一設備號;
當接收到任意的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二驗證信息時,確定發送所述第二驗證信息的終端設備為第二終端設備;
基于所述第一驗證信息及所述第二驗證信息,確定主振動對象,由所述主振動對象產生振動,所述主振動對象為所述第一終端設備或所述第二終端設備;
獲取第一預設時間段內每個所述傳感器的第二傳感器數據,以及所述音頻采集模塊采集的第一振動音頻;
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對應的第一碰撞信息,所述第一碰撞信息包含各個所述第二傳感器數據及所述第一振動音頻;
當接收到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二碰撞信息時,基于所述第一碰撞信息及所述第二碰撞信息,判斷所述第一終端設備與所述第二終端設備是否相互緊靠;
若所述第一終端設備與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相互緊靠,則建立與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的數據傳輸連接,實現與所述第二終端設備進行數據傳輸。
上述的方法,可選的,所述獲取所述第一終端設備中預先設置的每個傳感器的第一傳感器數據,包括:
啟動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內預先設置的檢測應用;
應用所述檢測應用按照預先設置的時間周期,獲取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內每個所述傳感器的第一傳感器數據。
上述的方法,可選的,所述基于各個所述第一傳感器數據,判斷所述第一終端設備是否發生設備間碰撞,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交互未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交互未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8461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涉重危廢有價金屬最大化回收和殘渣達標脫毒的方法
- 下一篇:切換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