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冷補瀝青混合料施工和易性的評價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783479.0 | 申請日: | 2021-07-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9561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4 |
| 發明(設計)人: | 楊彥海;閆羲鈦;楊野;徐啟程;吳金國;丁成志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建筑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19/00 | 分類號: | G01N19/00 |
| 代理公司: | 沈陽東大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馬海芳 |
| 地址: | 110168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瀝青 混合 施工 和易 評價 方法 | ||
一種冷補瀝青混合料施工和易性的評價方法,屬于道路工程領域。該冷補瀝青混合料施工和易性的評價方法為:根據待測的冷補瀝青混合料,確定其每檔礦料級配、每檔礦料種類、瀝青與礦料的質量比、瀝青種類和其施工溫度;按上述確定的參數準備各個參數均相同的熱拌瀝青混合料,并確定其施工溫度;在冷補瀝青混合料和熱拌瀝青混合料各自對應的施工溫度下,取相同質量的兩種混合料,使用相同的壓實功進行壓實后,得到熱拌瀝青混合料的高度值和冷補瀝青混合料的高度值之比,既為冷補瀝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值。該方法能夠定量的測定及描述了冷補瀝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能,結果直觀,有效減少了經驗觀察法中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道路工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冷補瀝青混合料施工和易性的評價方法。
背景技術
瀝青混合料是由礦料與瀝青結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總稱,按制備工藝,瀝青混合料又分為熱拌瀝青混合料、溫拌瀝青混合料和冷拌瀝青混合料,冷拌瀝青混合料中的冷補瀝青混合料因為其在修補瀝青路面過程中克服了受季節、天氣、溫度的限制,以及修補現場進行瀝青加熱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等弊端,成為了瀝青路面維修的一種備受青睞的工藝。
影響瀝青混合料施工的一項綜合技術性能是瀝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然而,目前瀝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并沒有統一且規范的評價方法,而施工和易性與路面瀝青混合料的孔隙率及壓實度緊密相關,進而影響瀝青混合料路面的路用性能。目前控制熱拌瀝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均從控制溫度的角度出發,控制好熱拌瀝青混合料的料溫,就可以保證其施工和易性較好。而冷補瀝青混合料因其在低溫條件下使用,無法通過控制溫度來保證其施工和易性,目前冷補瀝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多采用經驗觀察法,人為主觀任意性過大,主觀影響較高,故需尋求一種適用于冷補瀝青混合料施工和易性的評價方法來確保冷補瀝青混合料的施工質量。
現有技術中,201810520609.X公開了一種定量評價瀝青路面冷補料施工和易性的測試方法,其是對瀝青黏度為0.28Pa·s時所對應的溫度條件下的普通瀝青AC-13混合料進行貫入試驗,得到其15mm內的位移-力曲線,將該位移-力曲線作為標準曲線;對某種具體冷補料進行施工和易性評價時,在特定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相同的貫入試驗,得到其15mm范圍內的位移-力曲線與標準曲線進行對比,若該曲線位于標準曲線下方,則該冷補料在該溫度條件下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反之,施工和易性較差。雖然該方法相比現有采用目測法評價冷補料施工和易性的方法,能夠定量、準確、客觀的評價冷補料施工和易性,且方法簡單易行;但是其需要特定的貫入設備,并且只以一種AC級配(密級配)混合料作為標準,而不同種類的瀝青混合料因其礦料級配的組成不同、瀝青種類不同,故其施工和易性均不相同。不能以一個密級配為標準去測評開級配,半開級配,間斷級配,得出的結果不夠客觀。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為此,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冷補瀝青混合料施工和易性的評價方法。
本發明的一種冷補瀝青混合料施工和易性的評價方法,包括以下過程:
根據待測的冷補瀝青混合料,確定其每檔礦料級配、每檔礦料種類、瀝青與礦料的質量比、冷補瀝青混合料中的瀝青種類和冷補瀝青混合料的施工溫度;
按上述確定的參數準備各個參數均相同的熱拌瀝青混合料,并確定熱拌瀝青混合料的施工溫度;
在冷補瀝青混合料和熱拌瀝青混合料各自對應的施工溫度下,取相同質量的兩種混合料,使用相同的壓實功進行壓實后,得到熱拌瀝青混合料的高度值和冷補瀝青混合料的高度值之比,既為冷補瀝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值。
根據冷補瀝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值判斷其施工和易性,當比值1,則說明冷補瀝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不好,當比值≥1,說明冷補瀝青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建筑大學,未經沈陽建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8347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