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象草甘蔗尾葉青貯飼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782743.9 | 申請日: | 2021-07-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99505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01 |
| 發明(設計)人: | 謝華德;謝芳;楊承劍;李孟偉;郭艷霞;彭麗娟;彭開屏;梁辛;唐振華;李治培;謝耀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牛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23K30/18 | 分類號: | A23K30/18 |
| 代理公司: | 廣西中知科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5130 | 代理人: | 牙斐穎 |
| 地址: | 530001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甘蔗 青貯飼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青貯飼料發酵技術領域,特別涉及象草、甘蔗尾葉青貯飼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通過對不同質量比的象草、甘蔗尾葉的青貯研究,得出了象草和甘蔗尾葉青貯的最佳質量比;通過對項目組人員篩選的菌株進行進一步實驗得出能有效促進象草、甘蔗尾葉青貯飼料分解的乳酸菌;通過利用植物提取液替代常規的促進劑,并篩選出適合優勢菌株xf 09#生長的植物提取液混合促進劑,能有效促進菌株xf 09#生長,提高發酵效率,本申請使用的促進劑原料容易獲得,成本低廉,制備方法簡單,容易獲取,對農戶自用非常友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青貯飼料發酵技術領域,特別涉及象草甘蔗尾葉青貯飼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象草由于生物學產量高、適口性好、營養價值較高,并且可在不同土壤類型、肥力水平和天氣條件下生長而被大量種植,是我國南方地區反芻動物的優質青綠飼料,是目前廣西作為調制青貯飼料原料;甘蔗尾葉是甘蔗收獲后的主要副產物,產量巨大,含糖量高,適口性好。從常規營養成分、體外發酵特性和瘤胃降解規律等方面綜合考慮,甘蔗尾葉是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粗飼料資源,應當加以開發利用;現有的研究表明,甘蔗尾葉青貯30天可達到良好的發酵效果,青貯是甘蔗尾葉的有效的存貯方式。調制青貯飼料不僅可以改善飼草適口性,還可以增加動物采食量。但對一些水分含量高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低等特點的牧草而言,單獨青貯品質不佳,而混合青貯能夠提高WSC含量,抑制不良發酵,提高青貯發酵品質;在青貯飼料中,隨甘蔗尾葉比率升高,青貯飼料干物質回收率和乳酸含量極顯著增加, pH值、乙酸和NH3-N極顯著降低,甘蔗尾葉可顯著改善水葫蘆青貯的品質。甘蔗尾葉在廣西地區來說,是豐富且廉價的飼料資源,為此,研究甘蔗尾葉和象草混貯的青貯飼料尤為重要;可為調制優質象草青貯及高效利用甘蔗尾葉粗飼料資源提供理論參考。
在青貯飼料中添加乳酸菌是目前青貯飼料常用的技術手段,申請人課題組也致力于篩選更多的優勢菌株用于青貯飼料加工,例如,申請人在專利:201911373265.5申請中公開了4 株優勢乳酸菌,經過對該菌株的長期研究發現,這4株優勢菌應用在青貯飼料中能有效促進飼料的分解,但是,在實際實驗中發現:不同的乳酸菌菌株對不同的青貯飼料底物有不同的發酵效果,并非所有的乳酸菌菌株都一定能促進不同底物的青貯飼料發酵,為此,如果要將乳酸菌應用到不同的青貯飼料中需要實驗進行研究;為了有效利用象草和甘蔗尾葉兩種原料制備青貯飼料需要不斷對發酵條件進行優化。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內容,為了有效利用象草和甘蔗尾葉兩種原料制備青貯飼料需要不斷對發酵條件進行優化,主要通過調整象草、甘蔗尾葉原料的混合比例、適用于象草、甘蔗尾葉原料發酵的菌株、適用于發酵菌株的促進劑的優化,從而達到提高飼料青貯體外干物質消失率、提高飼料品質的目的。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象草甘蔗尾葉青貯飼料,所述青貯飼料由象草和甘蔗尾葉按照質量比為1:3混合、青貯制得。
進一步的,所述青貯飼料在青貯過程中按照0.1%的接種量添加了發酵乳桿菌(Lactobacillus fermmentum)xf 09#菌株;所述發酵乳桿菌的保藏編號為CCTCCNO.M2019639。
進一步的,所述發酵乳桿菌(Lactobacillus fermmentum)xf 09#菌株的促進劑為:桉樹葉提取液、桑葉提取液和/或葛藤葉提取液。
進一步的,所述發酵乳桿菌(Lactobacillus fermmentum)xf 09#菌株的促進劑為:桉樹葉提取液、桑葉提取液和葛藤葉提取液按照質量比為:1-2:2-4:1-3混合制得。
進一步的,所述發酵乳桿菌(Lactobacillus fermmentum)xf 09#菌株的促進劑為:桉樹葉提取液、桑葉提取液和葛藤葉提取液按照質量比為:1:4:3混合制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牛研究所,未經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牛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8274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