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冷連軋控制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779366.3 | 申請日: | 2021-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7771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8 |
| 發明(設計)人: | 曹靜;劉玉金;謝宇;王付興;胡志遠;蔣新;孫勃;劉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首鋼智新遷安電磁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B37/00 | 分類號: | B21B3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沛德權律師事務所 11302 | 代理人: | 房德權 |
| 地址: | 064400 河北省唐***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冷連軋 控制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冷連軋控制方法和裝置,包括:針對任意相鄰的前卷帶鋼和后卷帶鋼,在前卷帶鋼進入冷連軋機組之后,后卷帶鋼未進入冷連軋機組之前,確定冷連軋機組中的目標機架在目標時刻的目標差異數據;判斷目標差異數據是否滿足動態變規格模型觸發條件;若目標差異數據滿足動態變規格模型觸發條件,則確定目標機架在目標時刻的控制模式為動態變規格控制模式,使得目標機架在目標時刻采用動態變規格控制模式對目標機架進行控制。本實施例在后卷帶鋼進入冷連軋機組之前,提前確定冷連軋機組中各個機架的調整參數,進而在后卷帶鋼進入冷連軋機組時以及進入之后,可以快速調整各個機架的參數,避免程序和設備的延時性,以提高軋制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軋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冷連軋控制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市場對冷軋薄板產量和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冷連軋機組逐漸向大型化、高速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使得冷連軋機組的全連續式軋制技術應運而生。
動態變規格是實現冷連軋機連續軋制的關鍵技術,克服了軋制穿帶、拋鋼作業的弊端,明顯提高了軋制過程的穩定性、帶鋼的質量和機組的生產效率。
在采用動態變規格模式進行冷連軋的過程中,輥縫、速度和張力均需要進行多次大幅度調整,而調整需要一級執行設備和二級控制設備聯動,即二級控制設備向一級執行設備下發動作指令,一級執行設備則執行相關調整。然而,一級執行設備和二級控制設備聯動具有一定延時性,導致動態變規格模式的執行效果較差。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通過提供一種冷連軋控制方法和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一級執行設備和二級控制設備聯動具有一定延時性,導致動態變規格模式的執行效果較差的技術問題,實現了規避一級執行設備和二級控制設備聯動的延時性,提高動態變規格模式的執行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冷連軋控制方法,方法包括:
針對任意相鄰的前卷帶鋼和后卷帶鋼,在前卷帶鋼進入冷連軋機組之后,后卷帶鋼未進入冷連軋機組之前,確定冷連軋機組中的目標機架在目標時刻的目標差異數據,目標時刻指目標機架由軋制前卷帶鋼切換至軋制后卷帶鋼的時刻;
判斷目標差異數據是否滿足動態變規格模型觸發條件;
若目標差異數據滿足動態變規格模型觸發條件,則確定目標機架在目標時刻的控制模式為動態變規格控制模式,使得目標機架在目標時刻采用動態變規格控制模式對目標機架進行控制。
進一步地,目標差異數據包括第一輥縫變化量、出口厚度偏差、張力偏差和出口厚度變化率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組合。
進一步地,若目標差異數據包括第一輥縫變化量、出口厚度偏差、張力偏差和出口厚度變化率,則動態變規格模型觸發條件是指:
滿足第一輥縫變化量超過第一閾值、出口厚度偏差超過第二閾值、張力偏差超過第三閾值、出口厚度變化率超過第四閾值中的至少一種情況。
進一步地,方法還包括:
若目標差異數據不滿足動態變規格模型觸發條件,則確定目標機架在目標時刻的控制模式為自動厚度控制模式,使得目標機架在目標時刻采用自動厚度控制模式對目標機架進行控制。
進一步地,方法還包括:
若目標差異數據不滿足動態變規格模型觸發條件,則對目標機架執行自動厚度控制模式的次數進行累計,得到累計次數;
判斷累計次數是否超過預設次數;
若累計次數超過預設次數,則確定目標機架在目標時刻的控制模式為動態變規格控制模式,使得目標機架在目標時刻采用動態變規格控制模式對目標機架進行控制。
進一步地,在確定目標機架在目標時刻的控制模式為動態變規格控制模式之后,方法還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首鋼智新遷安電磁材料有限公司,未經首鋼智新遷安電磁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7936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