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流場反應技術制備全氟烷基苯胺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774273.1 | 申請日: | 2021-07-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2710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2 |
| 發明(設計)人: | 杜金珺;喬凱;黃達;趙躍;李玉光;郭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先進生物材料與過程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C209/68 | 分類號: | C07C209/68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沈振濤 |
| 地址: | 2100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微流場 反應 技術 制備 烷基 苯胺 方法 | ||
1.一種微流場反應技術制備全氟烷基苯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將苯胺和全氟烷基碘(I)溶于有機溶劑中,得到均相溶液A;
(2)將引發劑和相轉移催化劑溶于堿性溶液中,得到均相溶液B;
(3)將步驟(1)和步驟(2)所得的兩種均相溶液分別同時泵入微反應裝置中,反應,收集流出液體,即為全氟烷基苯胺(Ⅱ)粗品;
其中,-Rf為C2~16全氟烷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場反應技術制備全氟烷基苯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得到的均相溶液A中,苯胺的濃度為0.02g/mL~0.5g/mL,苯胺和全氟烷基碘的摩爾比控制在1:1.0~1.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場反應技術制備全氟烷基苯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的有機溶劑為鹵代烷烴類、醚類、醇類、酮類、酰胺類、酯類或腈類。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場反應技術制備全氟烷基苯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得到的均相溶液B中,引發劑的濃度為0.3mmol/mL~0.9mmol/Ml;所述引發劑為連二亞硫酸鈉、連二亞硫酸鉀、連二亞硫酸鋅或鋅-亞硫酸溶液。。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場反應技術制備全氟烷基苯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堿性溶液中,使用的堿為能形成均相溶液并與催化劑兼容的堿。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場反應技術制備全氟烷基苯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相轉移催化劑選自季銨鹽、磷鹽類、聚乙二醇醚類或冠醚類化合物。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場反應技術制備全氟烷基苯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苯胺和引發劑的反應摩爾比控制在1:0.4~1.2。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場反應技術制備全氟烷基苯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反應溫度為0~50℃,反應停留時間為1~15min。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場反應技術制備全氟烷基苯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均相溶液A泵入的速度為1.5-2.5mL/min,均相溶液B泵入的速度為2.5-3.5mL/min,所述微反應裝置中的微反應器容積為45-55mL。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場反應技術制備全氟烷基苯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微反應裝置中的微反應器為超聲輔助微反應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先進生物材料與過程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南京先進生物材料與過程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74273.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