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調節的管件固定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774130.0 | 申請日: | 2021-07-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5900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01 |
| 發明(設計)人: | 周曉東;張衛信;曹賀;張明志;張守鑫;郜軍濤;于顯寧;盧禹成;楊江飛;柳敬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春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5B11/00 | 分類號: | B25B1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30012 吉林***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調節 固定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調節的管件固定裝置,包括上夾具裝置、下夾具裝置和升降裝置,所述上夾具裝置包括錐形夾具、錐形橡膠套和緩沖裝置,下夾具裝置可內撐夾緊管件下端,升降裝置運行帶動上夾具裝置中的錐形夾具向下移動,從而夾緊管件上端,夾緊管件后,下夾具裝置也可帶動管件勻速旋轉或停留在特定的位置,本裝置可從管件內部夾緊不同內徑和長度的管件,避免對管件外表面造成損傷,并可使管件勻速轉動或停留在特定位置,來滿足多種需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管件的固定或定位的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可調節的管件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用管件主要包括油管、水管和液壓管,這些管件在形成最終產品前可能會出現劃痕、毛刺等的質量問題,汽車一旦使用了存在缺陷的油管、水管和液壓管,可能導致汽車故障,因而需對形成最終產品前的直管進行外觀質量檢測。傳統的人工檢測效率低,容易造成視覺疲勞,存在一定的誤檢。隨著我國工業智能化程度的深入,基于機器視覺技術的自動化檢測方式已經是成熟的工業檢測方法,采用基于機器視覺技術的自動化檢測方式需要專設的管件定位夾具把管件固定在檢測臺上。
管件的壁厚、材質等因素決定了管件的強度不高,若是對管件的固定夾緊方式不當,容易使管件變形。為了獲取管件外表面圖像,一般把視覺檢測裝置固定,使管件能在夾具的夾持下旋轉拍照獲得,而采用外夾持方式無法拍到管件的完整外表面,不利于整個表面檢測;另外,由于待檢測管件的型號不同,如果針對不同內徑與長度的管件分別設計與其匹配的夾具,則會大幅增加成本,降低了企業的生產率。
目前,市場上沒有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管件內撐夾具,因此,研發一種用于夾緊管件內壁的內撐夾具具有重要的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以上問題,提供一種可調節的管件固定裝置,用來夾緊和調節管件。
為實現上述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可調節的管件固定裝置包括上夾具裝置、下夾具裝置和升降升降裝置;
所述上夾具裝置包括錐形夾具、錐形橡膠套和緩沖裝置;
所述下夾具裝置包括固定套筒、旋轉圓盤、多個相同下夾具板、驅動裝置和第一聯軸器;所述固定套筒包括上端蓋和支撐板,所述上端蓋包括六個相同的滑行槽和壓盤,所述上端蓋是可以拆卸的,固定套筒下端與自動旋轉平臺上端旋轉臺固定連接,旋轉圓盤包括正六邊形軌道和第一軸,旋轉圓盤內置于固定套筒內,其下端與支撐板上端連接,上端被壓盤壓住,下夾具板包括行程塊、夾具體、橡膠套和行程體,行程塊厚度與高度與正六邊形軌道厚度與高度一致,兩者連接,橡膠套內徑與夾具體外徑相同,橡膠套套在夾具體上,行程體外徑與滑行槽寬度一致,兩者相互配合,所述驅動裝置包括第一自動旋轉平臺和第二自動旋轉平臺,所述第一自動旋轉平臺上端旋轉盤面與固定套筒下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自動旋轉平臺包括旋轉盤和第二軸,所述第二自動旋轉平臺安裝在固定套筒內;
所述升降機構包括支撐件、升降驅動機構、絲杠和升降板;支撐件包括豎直滑道、第一孔和擋板,升降驅動機構包括電機和第二聯軸器,電機安裝在支撐件上端面上,絲杠上端光桿與第二聯軸器連接,下端光桿與第一孔內軸承連接,升降板包括第二孔和滑槽,第二孔內有軸承與絲杠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錐形橡膠套內部尺寸與錐形夾具外部尺寸一致,錐形橡膠套安裝錐形夾具上。
進一步地,上端蓋是可拆卸的,上下兩端用螺栓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多個彈簧定位銷是四個,彈簧組也包括四根彈簧。
進一步地,所述緩沖裝置包括彈簧組、多個彈簧定位銷、彈簧端板、軸承和多個螺母,所述彈簧組包括多根彈簧,所述的每一根彈簧完全相同,彈簧的兩端分別套在一個彈簧定位銷上;,所述彈簧端面中心有孔與軸承相互配合,所述軸承內徑與錐形夾具上端軸外徑相同,兩者連接,所述多個螺母與多個彈簧定位銷配合安裝在升降板上端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春工業大學,未經長春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7413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