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熒光探針材料、其制備方法及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773049.0 | 申請日: | 2021-07-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5466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07 |
| 發明(設計)人: | 李鵬;盧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澳門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F5/00 | 分類號: | C07F5/00;C09K11/06;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陳秋夢 |
| 地址: | 中國澳門氹*** | 國省代碼: | 澳門;8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熒光 探針 材料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熒光探針材料、其制備方法及應用,涉及發光晶體材料技術領域。熒光探針材料的化學式為[Eu(ndc)(Hndc)(DMF)2]n;其中,ndc為ndc2?,表示1,4?萘二羧酸完全脫質子化后的產物;Hndc為Hndc?,表示1,4?萘二羧酸未完全脫質子化后的產物;DMF為N,N?二甲基甲酰胺;n大于或等于2。該熒光探針材料能夠在250~330nm的激發光照射下能夠表現出紅光發射現象,在Pb2+、Cu2+、Cd2+離子的痕量檢測方面中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發光晶體材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熒光探針材料、其制備方法及應用。
背景技術
目前,重金屬污染問題日益凸顯,嚴重威脅著人類的身體健康。其中,食品中可能會出現鉛、汞、鎘等重金屬,引發嚴重的食品中毒和相關食源性疾病已成為突出問題。重金屬化合物可通過呼吸道、皮膚、消化道等多種途徑進入人體,卻很難通過代謝途徑排出體外,極易引起中毒導致病變。
隨著中醫藥行業的蓬勃發展,由重金屬殘留導致的中藥材安全性問題日益嚴峻,中藥中重金屬的含量測定受到重視。目前,我國的中藥材中重金屬限量標準比較完善,2020版《中國藥典》規定的重金屬限量標準并不低于國外藥典的限量標準,甚至鉛、砷限量標準比國外限量標準更為嚴格。
傳統的重金屬殘留分析方法包括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ICP-MS)、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F-AAS)、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lame-AAS)以及氫化物發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G-AAS)和其他方法。這些均需要復雜、繁瑣的實驗操作。上述分析方法不僅需要有經驗的技術人員操作專業大型儀器,而且需要大量的前處理步驟、需要大量的溶劑和時間消耗;不滿足現場快速檢測的目的。
最近,已經開發出了許多具有高靈敏度的快速檢測策略來檢測農藥中重金屬離子,包括化學發光傳感器、免疫測定、電化學傳感器和基于酶的生物傳感器。這些快檢方法在使用上仍然具有一些缺點,如環境適應性不足或存儲的要求高。此外,這些策略很少能同時檢測中藥材中重金屬離子。
鑒于此,特提出本發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熒光探針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有利于更加快速高效地進行重金屬離子的檢測。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熒光探針材料在重金屬離子檢測方面的應用。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提出一種熒光探針材料,其化學式為[Eu(ndc)(Hndc)(DMF)2]n;
其中,ndc為ndc2-,表示1,4-萘二羧酸完全脫質子化后的產物;
Hndc為Hndc-,表示1,4-萘二羧酸未完全脫質子化后的產物;
DMF為N,N-二甲基甲酰胺。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熒光探針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將1,4-萘二羧酸、稀土銪源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進行溶劑熱反應。
本發明還提出上述熒光探針材料在重金屬離子檢測方面的應用。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所提供的熒光探針材料能夠在250~330nm的激發光照射下能夠表現出紅光發射現象,在Pb2+、Cu2+、Cd2+離子的痕量檢測方面中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澳門大學,未經澳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7304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