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運載火箭補償器外壓測試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769308.2 | 申請日: | 2021-07-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3279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4 |
| 發明(設計)人: | 劉立安;卜星;崔國平;王業偉;歷吳愷;溫云超;左金雨;瞿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M3/06 | 分類號: | G01M3/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國中 |
| 地址: | 201600***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運載火箭 補償 器外壓 測試 系統 方法 | ||
1.一種運載火箭補償器外壓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試驗臺(1)、承壓缸(2)、管路(3)、上蓋板(4)、補償器(5)、拉桿(6)、下蓋板(7)以及螺母(8);
所述試驗臺(1)與承壓缸(2)通過管路(3)連接,所述上蓋板(4)設置在承壓缸(2)的頂部,所述補償器(5)設置在承壓缸(2)的內空腔內;
所述承壓缸(2)上設置有排水閥(21)和撐腳(22),所述上蓋板(4)上設置有接管嘴(4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載火箭補償器外壓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壓缸(2)內徑為φ200mm-φ1200mm,所述補償器(5)外徑為φ50mm-φ1000mm,且所述承壓缸(2)的內徑大于補償的外徑100mm以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載火箭補償器外壓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板(4)呈環狀,所述上蓋板(4)的內徑直徑等于補償器(5)的通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載火箭補償器外壓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桿(6)兩端均設置有螺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載火箭補償器外壓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桿(6)與下蓋板(7)連接處安裝有兩個螺母(8)。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載火箭補償器外壓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板(4)上設置有兩圈螺紋盲孔,一圈連接拉桿(6),另一圈連接補償器(5)。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載火箭補償器外壓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蓋板(7)上設置有兩圈通孔,一圈供拉桿(6)貫穿通過,另一圈連接補償器(5)。
8.一種運載火箭補償器外壓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應用如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運載火箭補償器外壓測試系統,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補償器(5)與上蓋板(4)、下蓋板(7)裝配,上蓋板(4)、補償器(5)、下蓋板(7)形成有效密封;拉桿(6)一端與上蓋板(4)螺接、另一端穿過下蓋板(7)上的通孔,拉桿(6)安裝螺母(8)與下蓋板(7)緊固,限制補償器(5)的軸向變形;
步驟S2:使用管路(3)連接試驗臺(1)與上蓋板(4)上的接管嘴(41),試驗臺(1)向內空腔注滿液壓介質,試驗臺(1)向內空腔施加液壓載荷,檢查補償器(5)各部位是否有液壓介質滲漏;
步驟S3:液壓載荷施加完成后,泄壓,通過排水閥(21)排盡內空腔的液壓介質;
步驟S4:向外空腔注滿液壓介質;
步驟S5:試驗臺(1)向內空腔施加氣壓載荷,通過查看外空腔中氣泡冒出的大小和頻次來檢查補償器(5)泄漏情況。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運載火箭補償器外壓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中還包括補償器(5)、上蓋板(4)、下蓋板(7)組件整體再與承壓缸(2)裝配,使補償器(5)與承壓缸(2)之間形成有效密封,上蓋板(4)、補償器(5)、下蓋板(7)、承壓缸(2)之間形成密封的內空腔,補償器(5)與下蓋板(7)之間形成外空腔。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運載火箭補償器外壓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介質為去離子水或純凈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未經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69308.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