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管道焊縫在線蠕變監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765794.0 | 申請日: | 2021-07-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0704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5 |
| 發明(設計)人: | 熊偉;沈正華;李來春;李曉燕;冀平;熊志成;周海敏;張守文;雷鵬;林思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能(浙江)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玉環分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7/16 | 分類號: | G01B7/16;G01B7/02;G08B2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黃德躍 |
| 地址: | 317600 浙江省臺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臨界 燃煤 發電機 管道 焊縫 在線 監測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管道焊縫在線蠕變監測方法,該方法配置有管道焊縫測量工裝,所述管道焊縫測量工裝,包括工裝A、工裝B、探頭、彈簧加載、接入信號采集傳輸裝置、焊縫,所述監測方法包括:將工裝A、工裝B分別布置在焊縫兩側,所述探頭固定連接在工裝B上,為了避免由于管道服役溫度高達度,所述焊縫會發生熱膨脹導致步驟不能進一步運行。本發明,通過這樣的在線蠕變監測方法,成功實現了首次實施焊縫蠕變在線測量,測量結果與實際情況更加接近,受割管限制較少、首次將電容阻抗測量與高溫金屬的蠕脹測量相結合、將金屬蠕變失效的三階段機理與焊縫蠕變變形量在線檢測相融合,實現金屬焊縫蠕變變形的跟蹤監控、預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管道焊縫在線蠕變監測方法。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當代經濟的發展離不了能源的供應,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在國內保有量較大,擔負著國家經濟發展電力保障重任,當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為追求經濟性、高效性,大量使用SA335-P92、 122等高合金耐熱鋼鋼材作為蒸汽輸送管道,此類管道普遍服役溫度在590℃以上,超過材料的發生蠕變損傷的溫度上限值,此類管道因為正常服役壽命將近或者特殊的工況導致壽命將近時,發生蠕變損傷失效的概率將會大幅上升,尤其是管道焊縫作為管道薄弱點將使問題更加突出,危及管道使用安全,然而目前尚無有效的手段對上述風險進行有效的在線監控。
蠕變損傷的速率非常緩慢,一般會經歷三個損傷階段:過渡蠕變階段、穩態蠕變階段、加速蠕變階段。蠕變損傷檢測是管道安全服役的一項重要檢測手段,目前主要采取機組停機時利用蠕脹尺進行檢測手動記錄的方式進行檢測監督,然而此種檢測方法極為復雜,且易被檢測件表面平整度、環境溫度等影響,且檢測精度僅為0.02mm因而預警時效性較差,無法實現在線監測,由于檢測數據準確度不高,目前最新《火火力發電廠金屬技術監督規程》(DL/T 438-2016)已經將此項監督檢測要求取消,但并不代表此項檢測沒有價值。
根據已知的背景技術和急需改進完善的缺陷,故發明一種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管道焊縫在線蠕變監測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管道焊縫在線蠕變監測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管道焊縫在線蠕變監測方法,該方法配置有管道焊縫測量工裝,所述管道焊縫測量工裝,包括工裝A、工裝 B、探頭、彈簧加載、接入信號采集傳輸裝置、焊縫,所述監測方法包括:
將工裝A、工裝B分別布置在焊縫兩側,所述探頭固定連接在工裝B上,為了避免由于管道服役溫度高達度,所述焊縫會發生熱膨脹導致步驟不能進一步運行;
將探頭設置為T型結構,所述探頭尾部螺帽部位與工裝B在水平方向保留一定間隙;
伴隨著管道由冷態啟動變為熱態過程,所述探頭與工裝A逐漸分開且最終保持.0.5-2mm間隙;
當管道并焊縫服役溫度一定時,正常工況下所述探頭與工裝A間距一定;
在異常工況下,在管道焊縫溫度一定時,由于蠕脹或發生焊縫開裂,探頭與工裝A間距會發生變化,包括:
若發生開裂,則一般位移變形量較大,可以立即通過位移變化判斷設備出現異常;
若非開裂,而是發生蠕變變形,則可通過高精度的位移變化量記錄,實現蠕變速率監控,并實現預警。
優選地,該方法包括核心測量預警系統,包括:
管道焊縫工裝,采集原始數據,通過測量探頭與工裝A的間距變化,粗略判斷是開裂還是蠕變,為接下來的操作提供判斷依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能(浙江)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玉環分公司,未經華能(浙江)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玉環分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6579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