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含鋯非晶合金的坩堝式感應熔煉制備方法及坩堝式感應熔煉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760057.1 | 申請日: | 2021-07-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5256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6 |
| 發明(設計)人: | 陳光耀;李重河;余飛海;侯新梅;侯笑;楊宇辰;魯雄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大學;北京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2C1/02 | 分類號: | C22C1/02;C22C45/10;F27B14/04;F27B14/08;F27B14/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顧勇華 |
| 地址: | 200444***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含鋯非晶 合金 坩堝 感應 熔煉 制備 方法 裝置 | ||
1.一種含鋯非晶合金的坩堝式感應熔煉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BaZrO3坩堝耐火材料制成坩堝容器,在惰性氣體的保護下,以組成含鋯非晶合金的純金屬為原料,利用紅外測溫儀,測定金屬熔體的熔煉溫度,經過真空感應熔煉設備,真空感應熔煉含鋯的非晶合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含鋯非晶合金的坩堝式感應熔煉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晶合金原料的純度不低于99%,且含氧量不大于0.6at.%。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含鋯非晶合金的坩堝式感應熔煉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aZrO3坩堝耐火材料的制備方法,其步驟如下:
a)球磨:
采用BaZrO3坩堝耐火材料,加入無水乙醇,加入不同直徑的氧化鋯磨球,球磨6~12h;
b)干燥:
將球磨好的料置于烘箱中,80~180℃烘干,得到耐火材料粉料,然后進行過篩;
c)成型:
篩粉后,加入粘結劑,并壓制成坩堝素坯;
d)預燒結:
將坩堝坯慢速升溫至600~1000℃,保溫4~8h,得到素坯;
e)燒結:
將坩堝素坯經600~1000℃預燒結5~8h;然后在1200~1600℃燒結1~8h;最后在1650~1750℃燒結2~10h,冷卻到室溫,得到坩堝成品,控制所述升降溫速率不低于100℃/h。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含鋯非晶合金的坩堝式感應熔煉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c)中,所述粘結劑采用石蠟、丙三醇、無水乙醇中的至少一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含鋯非晶合金的坩堝式感應熔煉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坩堝的爐襯、配料、原料預處理、填料、抽真空反復洗氣、熔煉、澆鑄、冷卻工序步驟。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含鋯非晶合金的坩堝式感應熔煉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料及原料預處理過程中,以組成含鋯非晶合金的純金屬為原料,按照目標制備的含鋯非晶合金中不同金屬質量百分比稱量原料,原料經過質量百分比濃度不高于20%的稀鹽酸或者質量百分比濃度不高于70%稀硫酸進行酸洗處理,利用超聲波清洗1~10min,然后在馬弗爐中在100~200℃下保溫1~12h,進行烘干;
或者,在所述打坩堝的爐襯過程中,打坩堝爐襯散料采用氧化鋁砂、氧化鎂砂中的一種或兩種,在馬弗爐中80~100℃下保溫1~24h烘干;
或者,在熔煉過程中,所述熔煉過程包括大功率快速熔化階段和中功率精煉階段,所述大功率快速熔化階段時間為3~10s,所述中功率精煉階段時間為1~15min;熔煉溫度為800~1300℃;所述真空感應熔煉設備為低頻、中頻或高頻的真空感應熔煉爐;
或者,在澆鑄過程中,澆鑄溫度為1000~1300℃;所述澆鑄方法為重力澆鑄、吸鑄、噴鑄或壓鑄;其中重力澆鑄是指利用熔體本身的重力作用澆鑄到模具中;
或者,在冷卻過程中,將熔融的合金熔體澆注到模具中,然后冷卻;其中,模具進行水冷、液氮冷卻或者連接模溫裝置進行冷卻;模具材料采用石墨、立方氮化硼、碳化硅、二氧化硅的至少一種。
7.一種坩堝式感應熔煉裝置,實施權利要求1所述含鋯非晶合金的坩堝式感應熔煉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可開式球形爐膛內部配有中空銅線圈(3、9)和固定于膛殼內的托盤(1),托盤(1)上有為澆鑄模具設置的冷卻循環水線圈,冷卻速率可大于10K/s;中空銅線圈(3、9)內側剛好嚴格包裹住澆鑄模具坩堝,在中空銅線圈(3、9)內部通循環水,中空銅線圈接電源箱,即加功率設備;中空銅線圈(3、9)外徑小于托盤(1)邊長,中空銅線圈(3、9)內徑大于存放非晶合金錠的耐火材料坩堝(7)外徑,將耐火材料坩堝(7)設置于中空銅線圈(3、9)中,在中空銅線圈(3、9)繞線空腔內側和耐火材料坩堝(7)外壁之間設置填充層,并利用結合層將填充層固定于耐火材料坩堝(7)外側;可開式球形爐膛設有通孔,分別連接低真空泵和高真空泵、兩個進氣口,其中一個進氣口連接保護氣體輸入裝置,另一個進氣口與大氣相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未經上海大學;北京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6005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