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赤泥與銅冶煉廢渣(酸渣)的回收利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756942.2 | 申請日: | 2021-07-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583811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10 |
| 發明(設計)人: | 許瑩;許樹清;鄔素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許瑩 |
| 主分類號: | C04B18/02 | 分類號: | C04B18/02;C22B1/00;C04B18/04;C04B18/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8019 浙江省臺***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冶煉 廢渣 酸渣 回收 方法 | ||
赤泥是工業生產氧化鋁所產生的固廢物,酸渣是指各種含硅鐵的酸性廢渣,現以煉銅所產的廢渣。本發明所述是兩種廢渣,在生產時人為的造成不可將有用的金屬分離出的一種分解方法即本發明的全稱。赤泥、銅渣按1:1加溫到950℃使鐵還原出來重金屬揮發到收塵器,作熔融分離,余渣再經回轉焙燒出球作建筑材料所用,具體步驟在說明書和附圖詳解。圖1為將兩種廢渣混合磁選出粗鐵粉部分。圖2為將選出來的粗鐵粉制球焙燒部分。圖3為將焙燒好的球團破碎80~120目精選純鐵粉部分。圖4為圖1和圖2所產尾礦混合制球焙燒制成建筑陶粒部分,經過以上工藝徹底將兩種固廢資源化利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赤泥與銅冶煉廢渣(酸渣)的回收利用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赤泥與銅冶煉廢渣(酸渣),二種工業固廢混合制備鐵和建筑混凝土輕質骨料的方法。
背景技術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赤泥與銅冶煉廢渣(酸渣)的回收利用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赤泥與銅冶煉廢渣(酸渣),二種工業固廢混合制備鐵和建筑混凝土輕質骨料的方法。
我國是一個冶金工業大國,在生產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冶金工業固廢。本發明主要提出針對赤泥與銅冶煉廢渣(酸渣)的資源化回收和利用的一種方法。
赤泥,赤稱紅泥,從鋁土礦中提煉氧化鋁后排出的工業固廢,一般含氧化鐵量大,外觀與赤色泥土相似,因而得名。在冶煉時硅和鐵產生了晶格。
酸渣,是指各鐘含硅、含鐵的酸性廢渣,現以煉銅的廢渣,這種廢渣主要成分為硅和鐵,在煉銅時硅和鐵產生了晶格、與赤泥一樣也存在此問題。
本發明所敘的酸渣是指各鐘含硅、含鐵的酸性廢渣,現以煉銅的廢渣,這種廢渣主要成分為硅和鐵,在煉銅時硅和鐵產生了晶格、赤泥也是于此,所以使用磁選機無法將鐵的品位提高到60%,如果我們要用高溫將其中的一種廢渣解開還原成鐵那就需要溫度在1500度以上,那成本太高了企業無法接受。
根據山東魏橋的赤泥和山東東營方圓的銅冶煉渣以1:1的比例才用自熱式渦流旋轉窯,溫度950度鐵的品位提高到65%,根據試驗證明這個方案是可行的,所以設計本工藝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受魏橋創業集團于2019年和方圓集團2019年的委托我們開始對魏橋的赤泥和方圓的銅冶煉渣進行了單項試驗作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多次試驗以失敗而告終,后來考慮到赤泥屬強堿性廢渣,銅冶煉廢渣屬強酸性廢渣,兩者單一都要高溫且對設備有高強度腐蝕,如果兩者合一在適宜的溫下可以將酸堿中合掉,也大大的降低了溫度減少了生產成本。附圖說明
現以實際試生產及工藝圖注解如下:
圖1也是P1為赤泥、銅冶煉渣混合料初選鐵工藝流程圖
圖2為粗鐵料制球焙燒還原工藝流程圖
圖3也是P3為焙燒好了的物料精選工藝流程圖
圖4也是P4為P1+P3的尾礦混合料制球燒制輕骨料工藝流程圖
一、圖1部分
利用魏橋的赤泥1.5噸和方圓銅冶煉渣1.5噸混合在華特磁電中試車間才用永磁平板磁選機,磁場強度為1.2T,接流電磁立環磁選機磁場強度度為2.0T,粗選選出來鐵精礦品位為45%左右(附圖1)。
二、圖2部分
選出來的粗鐵精礦粉制球0.8~1cm烘干后在上海煜工南通公司日處理量50噸的電磁感應自熱旋轉窯生產線試驗和恒遠利廢液化氣回轉窯試驗溫度950度時間1小時(附圖2)。
三、圖3部分
將焙燒好的球團在華特磁電中試車間破碎到80~120目,用永磁半磁磁選機磁場強度為800~1000高斯,選出來的鐵精礦粉品位達到了65%以上(附圖3)。
四、圖4部分
將圖1的尾礦和圖2的尾礦混合制球在上海煜工南通公司日產50噸的電磁感應旋轉窯焙燒溫度1200度,球團直徑0.8~1cm,窯爐排出的顆粒為陶瓷顆粒,即為建筑用的輕骨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許瑩,未經許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5694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