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車輛前束自動調節裝置及車輛前束自動調節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755700.1 | 申請日: | 2021-07-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8129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2 |
| 發明(設計)人: | 汪洪波;史根木;米向東;張惠迪;韓濤;花千禧;許宇航;馮立釗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2D17/00 | 分類號: | B62D17/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澤信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44 | 代理人: | 方榮肖 |
| 地址: | 230009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輛 自動 調節 裝置 方法 | ||
1.一種車輛前束自動調節裝置,其包括分別安裝在車輛的轉向器中齒條(1)的相對兩端上的兩個調節機構,所述兩個調節機構分別用于在車輛行駛過程中調節車輛的左、右兩個橫拉桿相對車輛的左、右兩個車輪的相對長度,以實現車輛的前束調節,其特征在于:
每個調節機構包括:
橫拉桿接頭(4),固定在相應的橫拉桿上;
前束調節接頭,包括:接頭桿(8)、從動輪(9)、齒輪軸(2)、深溝球軸承(10)、推力球軸承(11);接頭桿(8)的一端通過推力球軸承(11)與從動輪(9)傳動連接,接頭桿(8)的相對另一端固定在橫拉桿接頭(4)上;齒輪軸(2)的一端通過深溝球軸承(10)與從動輪(9)傳動連接,齒輪軸(2)的相對另一端通過螺紋連接的方式插入在轉向器中齒條(1)的相應一端的端面中,橫拉桿接頭(4)、接頭桿(8)、從動輪(9)、齒輪軸(2)、轉向器中齒條(1)的中心均位于同一直線上;通過從動輪(9)的旋轉在深溝球軸承(10)的助力下改變齒輪軸(2)裸露在轉向器中齒條(1)外的伸長量,且在推力球軸承(11)的助力下推動或拉動橫拉桿接頭(4),實現相應的橫拉桿與相應伸長量的同步調整;
主動輪(6),與從動輪(9)嚙合;
電機(5),驅動主動輪(6)旋轉;
位移傳感器,實時檢測所述伸長量,伸長量表征相應橫拉桿的相對長度;
控制器,判定所述伸長量是否在一個預設的伸長量范圍內,如果不在所述預設的伸長量范圍內,則驅動電機(5)旋轉主動輪(6),使主動輪(6)帶動從動輪(9)旋轉,從而調節所述伸長量,使所述伸長量在所述預設的伸長量范圍內,實現車輛的前束調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前束自動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調節機構還包括殼體一(3);從動輪(9)收容在殼體一(3)內,且從動輪(9)的部分齒輪裸露在殼體一(3)外,以與主動輪(6)嚙合;接頭桿(8)與齒輪軸(2)均通過伸入殼體一(3)內而與從動輪(9)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輛前束自動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殼體一(3)的一側上開設有窗口(31),殼體一(3)上且分別位于窗口(31)的相對兩側上開設有相對設置的兩個通孔(32);接頭桿(8)的一端通過其中一個通孔(32)與從動輪(9)傳動連接,接頭桿(8)的相對另一端固定在橫拉桿接頭(4)上;齒輪軸(2)的一端通過其中另一個通孔(32)與從動輪(9)傳動連接,從動輪(9)的部分齒輪通過窗口(31)裸露在殼體一(3)外以與主動輪(6)嚙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輛前束自動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殼體一(3)包括相互蓋合在一起的蓋體一(33)與蓋體二(34),兩個通孔(32)分別開設在蓋體一(33)與蓋體二(34)上,窗口(31)開設在蓋體一(33)與蓋體二(34)的銜接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輛前束自動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蓋體一(33)與蓋體二(34)均呈“幾”字型,蓋體一(33)與蓋體二(34)凸起的部位相對形成收容從動輪(9)的收容空間,蓋體一(33)兩端分別與蓋體二(34)的兩端固定。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輛前束自動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蓋體一(33)與蓋體二(34)之間通過若干螺釘(12)固定。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輛前束自動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調節機構還包括殼體二(13),殼體二(13)收容殼體一(3)和主動輪(6)。
8.一種車輛前束自動調節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在車輛上安裝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車輛前束自動調節裝置;
步驟二、采集所述車輛前束自動調節裝置的齒輪軸(2)裸露在轉向器中齒條(1)外的伸長量;
步驟三、判定所述伸長量是否在一個預設的伸長量范圍內;
步驟四、如果所述伸長量不在所述預設的伸長量范圍內,則驅動所述車輛前束自動調節裝置的電機(5)從而調節所述伸長量,使所述伸長量在所述預設的伸長量范圍內,實現車輛的前束調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工業大學,未經合肥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55700.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