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通訊終端設備模擬系統及其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754805.5 | 申請日: | 2021-07-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9047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2 |
| 發明(設計)人: | 劉晉強;顧海勇;崔祥琦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銀河時代清潔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1/36 | 分類號: | G06F11/3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10000 陜西省西安市***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通訊 終端設備 模擬 系統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通訊終端設備模擬系統,包括測試控制模塊、模擬模塊和待測系統模塊,測試控制模塊內預設有測試腳本,利用MOCK技術生成設備測試參數,調整模擬設備數據,自動完成測試;通過利用測試控制模塊、模擬模塊和待測系統模塊相互之間的協同配合,以及配套的物聯網平臺模擬器和物聯網平臺,利用基于物聯網平臺運營商提供SDK中的設備模擬器的物聯網平臺模擬器,二次開發增加調用接口,能利用測試控制模塊內的邏輯模擬器對數據緩存模塊進行初始化處理,并利用協議接口模塊完成與待測系統模塊之間的線上信號連接,測試控制模塊利用MOCK技術生成設備測試參數,調整模擬設備數據,自動完成測試,實施難度低,便捷實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軟件測試系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通訊終端設備模擬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當前各種物聯網設備大量應用到智慧城市,大到無人商店,小到智能手環、智能溫度控制儀等,帶來的生活的便利。物聯網依賴于眾多傳感器,也就是所述通訊終端設備。一方面,基于互聯網技術的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在經受住消費領域處理萬億級請求考研的同時,對于數量遠遠大于手機設備的物聯網設備,數據處理能力正在加速升級。另一方面,物聯網技術對軟件技術能力要求高于硬件產品設計,使得大部分物聯網企業,是以軟件開發和運營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對于硬件方面依賴于戰略合作的硬件廠商。
軟件技術領域,互聯網技術、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成熟,涌現出各種各樣針對軟件開發和測試的輔助技術,很好地支持單元測試工具和自動化測試工具,而這些技術主要面向標準化程度高,具有完備互聯網通信能力的手機、電腦、電視等設備。對于種類繁多,通信能力較弱,業務場景復雜的通訊終端設備,缺乏很好的支持。
有關技術現狀大致如下:
1、直接使用真機測試,不需要測試軟件,但是一方面需要購買成本,另一方面物聯網產品發展迅速,大部分硬件產品為新產品,硬件設備的成熟度和工藝水平以及設計缺陷,會轉移到軟件測試,大幅降低工作效率,且很難準確判斷是網路問題、硬件問題還是軟件問題。
2、虛擬機技術,適用于內置操作系統的智能終端設備,將操作系統及設備軟件安裝配置到虛擬機執行,管有關技術非常成熟,但是要求硬件內置主流操作系統或嵌入式操作系統,僅適用于較為高端的通訊終端產品。
因此提供一種通訊終端設備模擬的系統及其使用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通訊終端設備模擬系統及其使用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通訊終端設備模擬系統,包括測試控制模塊、模擬模塊和待測系統模塊;
其中,所述測試控制模塊內預設有測試腳本,利用MOCK技術生成設備測試參數,調整模擬設備數據,自動完成測試;
所述測試控制模塊與模擬模塊之間信號連接,且所述測試控制模塊通過模擬模塊與待測系統模塊之間信號連接,所述模擬模塊用于向待測系統模塊提供管理接口,實現設備邏輯模擬、協議模擬以及通過變更數據緩存調整測試數據;
所述待測系統模塊具體為新開發的用電能耗監測系統,主要功能包括用電量和電壓、電流、功率的用電參數的定時采集系統。
優選的,還包括物聯網平臺模擬器和物聯網平臺;
其中,所述物聯網平臺模擬器與模擬模塊之間信號連接,所述物聯網平臺模擬器具體為基于物聯網平臺運營商提供SDK中的設備模擬器,用于二次開發增加調用接口,所述模擬模塊通過物聯網平臺模擬器與物聯網平臺之間信號連接,所述物聯網平臺具體為物聯網平臺運營商所提供的物聯網平臺,所述物聯網平臺也與待測系統模塊之間信號連接。
優選的,所述模擬模塊內設置有協議接口模塊、數據緩存模塊和邏輯模擬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銀河時代清潔能源有限公司,未經陜西銀河時代清潔能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5480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