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快速幀間編碼單元尺寸決策模型的編碼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753462.0 | 申請日: | 2021-07-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89996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01 |
| 發明(設計)人: | 張鵬;盧東東;向國慶;嚴偉;賈惠柱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未名信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北大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4N19/503 | 分類號: | H04N19/503;H04N19/1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谷波 |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快速 編碼 單元 尺寸 決策 模型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快速幀間編碼單元尺寸決策模型的編碼方法。所述編碼方法包括:根據預設方式和各個第一綜合損耗值,對對應的各個第二綜合損耗值進行微調,得到各個微調后的第二綜合損耗值;以及根據當前塊的長、當前塊的寬和預設第一閾值,從各個綜合損耗值中確定綜合損耗值最小的n種劃分模式,并以確定的n種劃分模式進行視頻編碼,輸出編碼后的視頻。因此,采用本申請實施例,在幀間編碼時,能夠從6種劃分方式中選擇出最優的n種,其中,n為大于1且小于6的正整數;這樣,能夠根據性能要求,進行靈活配置;此外,該編碼方式算法簡單,編碼效率提升顯著,性能損耗較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視頻編碼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于快速幀間編碼單元尺寸決策模型的編碼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視頻編碼所采用的編碼方法,通常需要先將圖像分成不同大小的塊,在圖像細節較少的區域使用較大的塊,而在細節豐富的區域使用較小的塊,再以塊為單位進行編碼。通過比較所有劃分方式的編碼性能,找到最優的劃分方式。
AVS3相比于其他標準,具有更多的塊劃分種類;這使得AVS3能夠更好地匹配圖像細節,得到更優的圖像質量,但是,同時也顯著地增加了計算復雜度。
例如,一個64x64的塊,如果按照HEVC進行劃分,最大只劃分兩次,則總共有9種劃分路徑,而AVS3則有97種劃分路徑。實際使用中,最大劃分次數往往大于兩次,在紋理復雜的區域,會劃分到很小的塊,AVS3的復雜度遠高于HEVC;因此,現有的AVS3幀間編碼分塊方式較多,計算復雜度較高,視頻編碼效率低,性能損耗大。
如何減少現有的AVS3幀間編碼計算方法的復雜度,提升視頻編碼效率,減少性能損耗,是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的AVS3幀間編碼分塊方式較多,計算復雜度較高,視頻編碼效率低,性能損耗大的問題,提供一種基于快速幀間編碼單元尺寸決策模型的編碼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基于快速幀間編碼單元尺寸決策模型的編碼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據幀間預測的跳過模式下預測出的運動矢量,分別計算多種劃分模式對應的第一綜合損耗值,所述第一綜合損耗值包括第一編碼數損耗值和第一圖像質量損耗值;
根據整像素估計預測的運動矢量,分別計算多種劃分模式對應的第二綜合損耗值,所述第二綜合損耗值包括第二編碼數損耗值和第二圖像質量損耗值;
根據預設方式和各個第一綜合損耗值,對對應的各個第二綜合損耗值進行微調,得到各個微調后的第二綜合損耗值;
根據當前塊的長、當前塊的寬和預設第一閾值,從各個綜合損耗值中確定綜合損耗值最小的n種劃分模式,并以確定的n種劃分模式進行視頻編碼,輸出編碼后的視頻;所述各個綜合損耗值包括各個第一綜合損耗值、各個第二綜合損耗值和各個微調后的第二綜合損耗值,n為設定的最大劃分模式數,n為大于1且小于6的正整數。
在一種實施方式中,多種劃分模式包括不劃分模式、水平二劃分模式、豎直二劃分模式、工字型水分劃分模式、工字型豎直劃分模式和四劃分模式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劃分模式。
在一種實施方式中,在劃分模式包括所述水平二劃分模式和所述豎直二劃分模式時,所述根據預設方式和各個第一綜合損耗值,對對應的各個第二綜合損耗值進行微調包括:
所述水平二劃分模式下對應的第二綜合損耗值與所述豎直二劃分模式下對應的第二綜合損耗值相等、且所述水平二劃分模式下對應的第一綜合損耗值大于所述豎直二劃分模式下對應的第一綜合損耗值時,則將所述水平二劃分模式下對應的第二綜合損耗值加第一預設值進行微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未名信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北大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未經杭州未名信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北大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5346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