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片式電解電容器用測試漏電流自動控制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752801.3 | 申請日: | 2021-07-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4126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03 |
| 發明(設計)人: | 郭鵬;蒙勇;鄧俊濤;胡鵬;田超;劉一峰;姚本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振華(集團)新云電子元器件有限責任公司(國營第四三二六廠) |
| 主分類號: | G01R31/01 | 分類號: | G01R31/01;G01R31/52;G01R19/00;G01R1/04;G05B19/042;B07C5/02;B07C5/344;B07C5/36 |
| 代理公司: | 貴州派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慶紅 |
| 地址: | 550000 貴州省***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解電容 器用 測試 漏電 自動控制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片式電解電容器用測試漏電流自動控制系統,包括傳送機構及其上方安裝的測試機構,所述傳送機構包括由傳送控制器和傳送電機控制的第一傳送帶,第一傳送帶頂部固定有測試夾具,測試夾具表面設置有若干夾具探針,測試機構包括測量氣缸,測量氣缸底部固定有與第一傳送帶平行的測量板,測量板垂直嵌入若干與夾具探針相對應的測試探針。測試夾具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圓孔,定位針通過固定塊連接第一傳送帶,定位針為活動結構,當第一傳送帶運行時,定位針頂端伸入圓孔中。本發明通過第一傳送帶、測試夾具及測試機構使測量有效性得到提高,并滿足了大多片式電容器漏電流的檢測需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工業自動化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片式電解電容器用測試漏電流自動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漏電流是電解電容器的關鍵電性能參數之一,其性能的好壞決定了電解電容器的使用可靠性,漏電流測試是電解電容器制造過程的重要流程,在漏電流測試過程中極性區分、接觸好壞、結果判斷、放電充分等因素至關重要。測試過程中接觸不好會導致電解電容器得不到有效測量,放電不充分會導致測試結束的電容器中存在剩余電壓,對電容器的電性能參數造成影響,甚至損壞電容器,從而導致電容器性能劣化、可靠性低。
現有技術中,電容器漏電流通過測試裝置檢測,具體流程為:將待測電容器倒入振動選料器;通過振動使電容器的針腳朝上,送至平送帶。電容器的針腳接觸到平送擋條時,電容器兩針腳連線方向被調節至與平送方向平行。位于最前端的被平送至平送帶末端時接觸到壓力傳感器,由電控振動選料器自動電容器停止工作,同時電磁鐵通電產生磁性,吸附試樣。兩針腳分別被吸附到兩片導電面板上,漏電流測試儀自動測試其漏電流數值,具有測試過程自動化,測試效率高,引腳接觸好的優點,但該裝置只能檢測小部分的電容器,且振動選料器無法保證所有電容器的針腳朝上,在移動過程中電容器的位置可能改變,易出現檢測中斷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片式電解電容器用測試漏電流自動控制系統,該控制系統通過第一傳送帶、測試夾具及測試機構使測量有效性得到提高并滿足了大多片式電容器漏電流的檢測。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片式電解電容器用測試漏電流自動控制系統,包括傳送機構及其上方安裝的測試機構,所述傳送機構包括由傳送控制器和傳送電機控制的第一傳送帶,第一傳送帶頂部固定有測試夾具,測試夾具表面設置有若干夾具探針,測試機構包括測量氣缸,測量氣缸底部固定有與第一傳送帶平行的測量板,測量板垂直嵌入若干與夾具探針相對應的測試探針。
所述測試夾具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圓孔,第一傳送帶上設置有定位針,定位針頂端伸入圓孔中。
所述定位針通過固定塊連接第一傳送帶,定位針為活動結構。
所述測試夾具待機位旁設置有分揀機構,分揀機構包括由分揀電機和分揀控制器控制的移動夾,分揀機構底部設置有收集盒與旋轉器,旋轉器連接有旋轉電機。
所述分揀機構的下端地面上安裝有位置調節機構,位置調節機構包括振動盤和直振帶,所述振動盤為多級環裝結構,振動盤末端與直振帶相連。
所述直振帶安裝有光纖傳感器,直振帶末端連接有采樣區。
上述自動控制系統,還包括篩選機構和夾具回收機構。
所述篩選機構為兩組結構完全相同的吸放裝置,吸放裝置側面底部設置有分類盒,吸放裝置包括篩選電機、篩選控制器和吸放桿,吸放桿頂端設置有吸頭。
所述夾具回收機構包括氣缸A、氣缸B、氣缸C和第二傳送帶,第一傳送帶傳送方向的尾端安裝氣缸A,測試夾具待機位端安裝氣缸C,第二傳送帶與第一傳送帶并排設置,第二傳送帶尾端安裝氣缸B,氣缸B連接有接近開關。
所述分揀控制器、傳送控制器和篩選控制器為伺服驅動器或步進驅動器,傳送電機、分揀電機和篩選電機為伺服電機或步進電機。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振華(集團)新云電子元器件有限責任公司(國營第四三二六廠),未經中國振華(集團)新云電子元器件有限責任公司(國營第四三二六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5280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