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孔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膜層透濕性檢測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734015.0 | 申請日: | 2021-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8421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08 |
| 發明(設計)人: | 周世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15/08 | 分類號: | G01N15/08;G01N5/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徐世俊 |
| 地址: | 518132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孔 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膜層透濕性 檢測 裝置 | ||
1.一種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制備原料的組分及各組的重量百分比為:電紡聚酰亞胺納米纖維:0.95~1wt%,二惡烷水溶液:0.095~0.1wt%,氨水:0.45~0.5wt%,聚酰胺酸纖維:0.0095~0.01wt%,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水溶液:98~98.5wt%。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紡聚酰亞胺納米纖維與所述二惡烷水溶液的質量比為10:1。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惡烷水溶液中,二惡烷與水的體積比為50:50。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酸纖維與所述氨水的質量比為1:50。
5.一種多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01、取電紡聚酰亞胺納米纖維與二惡烷水溶液混合,將所得混合物冷凍至固體;
S102、將所得固體以3000~4000rpm的轉速切割1~3min,制成電紡聚酰亞胺納米短纖維;
S103、將所得電紡聚酰亞胺納米短纖維真空過濾,干燥22~26小時;
S104、將干燥后的電紡聚酰亞胺納米短纖維分散至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水溶液中,超聲處理20~40分鐘,形成懸浮液;
S105、將聚酰胺酸纖維與氨水混合,以400~420rpm的轉速攪拌8~12分鐘至溶解,得到溶液;
S106、將所得溶液注入所述懸浮液中,混合,超聲處理20~40分鐘,得到復合溶液;
S107、將所得復合溶液冷卻至固體,干燥46~50小時,得到聚酰胺酸/聚酰亞胺復合材料;
S108、將所述聚酰胺酸/聚酰亞胺復合材料酰亞胺化,得到多孔材料。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04中,電紡聚酰亞胺納米短纖維與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水溶液的質量比為1:100。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04中,在所述懸浮液中滴加氨水,所述氨水的滴加量與所述聚酰胺酸纖維的體積質量比為1:1000,ml/mg。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08中,所述酰亞胺化包括如下步驟:將所述聚酰胺酸/聚酰亞胺復合材料注入到管式爐中,將聚酰胺酸/聚酰亞胺復合材料加熱到140~160℃,保溫50~70分鐘,然后升溫至270~290℃并保溫1.5~2.5小時,然后冷卻至室溫或常溫,取出,完成酰亞胺化。
9.一種膜層透濕性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對設置的第一箱體和第二箱體;
水汽傳輸通道,連通所述第一箱體與所述第二箱體;
水汽發生源,設置于所述第一箱體內;以及
吸濕層,設置在所述第二箱體內,所述吸濕層由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多孔材料制成;所述水汽發生源產生的水汽穿過所述水汽傳輸通道進入所述第二箱體內且被所述吸濕層吸收。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膜層透濕性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體朝向所述第二箱體一面開設有第一開口,所述第二箱體朝向所述第一箱體一面開設有與所述第一開口相對應的第二開口,所述水汽傳輸通道的兩端分別連通至所述第一開口及所述第二開口;所述水汽傳輸通道為密閉通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未經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3401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混凝土的壓力試驗機
- 下一篇:一種手部穴位自動定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