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納米碳酸鈣填充的塑料編織袋生產裝置及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731803.4 | 申請日: | 2021-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6501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10 |
| 發明(設計)人: | 王良洲;王聰;余榮喜 | 申請(專利權)人: | 溫州晨光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B7/24 | 分類號: | B29B7/24;B29B7/28;B29B7/9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馮起芹 |
| 地址: | 3254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納米 碳酸鈣 填充 塑料 編織袋 生產 裝置 工藝 | ||
1.基于納米碳酸鈣填充的塑料編織袋生產裝置,包括混料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筒(1)的上方固定連接有配料機構(3),所述配料機構(3)的上方設置有送料機構(2),所述配料機構(3)的四周設置有液壓機構(4),所述配料機構(3)與液壓機構(4)管道連接,所述送料機構(2)與液壓機構(4)管道連接;
所述液壓機構(4)包括油箱,所述油箱的下游管道連接有油泵,所述油泵的下游管道連接有多組壓力控制閥(401),多組所述壓力控制閥(401)的下游均連接有一組控制回路(5);
所述控制回路(5)的一側設置有配料控制管(412),所述配料控制管(412)的上方固定連接有箱蓋(407),所述配料控制管(412)的內部活動連接有配料塞(406),所述控制回路(5)的一側設置有混料控制管(413),所述混料控制管(413)的上端活動連接有混料塞(409),所述控制回路(5)的一側設置有送料控制管(414),所述送料控制管(414)的上端活動連接有送料塞(411);
所述配料機構(3)包括配料盤(306),所述配料盤(306)的上端設置有多組安裝槽,所述安裝槽的內部固定連接有旋轉軸(304),所述旋轉軸(304)的圓周滾動連接有齒輪(302),所述齒輪(302)的端面固定連接有配料箱(301),所述安裝槽的內部設置有滑軌(305),所述滑軌(305)的上端滑動連接有齒條(303),所述齒條(303)與齒輪(302)嚙合連接,所述齒條(303)與混料塞(409)管道連接,所述配料箱(301)與配料塞(406)管道連接;
所述送料機構(2)包括送料斗(203),所述送料斗(203)的端部一側設置有送料管(201),所述送料斗(203)的端部另一側設置有回料管(202),所述送料管(201)的底部活動連接有送料封蓋(206),所述回料管(202)的底部活動連接有回料封蓋(207),所述送料斗(203)的內部固定連接有滑輪(204),所述滑輪(204)的外圓滾動連接有鋼繩(205),所述鋼繩(205)的一端與送料封蓋(206)固定連接,所述鋼繩(205)的另一端與回料封蓋(207)固定連接,所述送料封蓋(206)與送料塞(411)管道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納米碳酸鈣填充的塑料編織袋生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回路(5)的內部設置有壓力表(402),所述控制回路(5)的內部固定連接有彈簧(403),所述彈簧(403)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單向球(404),所述控制回路(5)的內部設置有泄壓管(415),所述泄壓管(415)與油箱管道連接。
3.基于納米碳酸鈣填充的塑料編織袋生產工藝,包括:
步驟一,初次使用時,打開油泵,液壓機構開始工作,根據實際原料重量配比的需求,使用壓力控制閥手動調整各個支路的壓力,依據壓力表的讀數,確保各個控制回路的壓力比等于原料的實際重量配比,同時根據數值從高到低的順序,使各個控制回路與物料相對應;
步驟二,初始狀態下,各個送料機構的送料管處于連通狀態,回料管處于封閉狀態,打開送料箱,物料通過送料管進入配料箱;
步驟三,當配料箱的重量達到預先設定的數值時,通過液壓機構的混料塞推動齒輪齒條機構,自動把配料箱中的物料倒入混料筒中,同時通過送料塞帶動送料封蓋,封閉送料管使物料停止進入配料箱,并連通回料管使物料回歸送料箱;
步驟四,當配料箱中的物料完全倒入混料筒時,通過液壓機構的混料塞推動齒輪齒條機構,自動把配料箱旋轉擺正,同時通過送料塞帶動送料封蓋,連通送料管使物料開始進入配料箱,并封閉回料管,開始新一輪的配料;
步驟五,當完成配料時,關閉送料箱,手動封閉送料管,同時關閉油泵,再次使用時,即使物料配比相同,也需要重新調節壓力值;
步驟六,調整壓力時,當控制回路的壓力小于所屬支路的壓力時,繼續手動調節壓力控制閥即可,當控制回路的壓力大于所屬支路的壓力時,需要通過泄壓管先泄壓,然后再手動調節壓力控制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溫州晨光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溫州晨光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31803.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