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聚降冰片烯改性MC尼龍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709247.0 | 申請日: | 2021-06-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2977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4 |
| 發明(設計)人: | 董艷杰;李愛元;孫向東;陳碧芬;彭振博;蘇倡;張慧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8L77/02 | 分類號: | C08L77/02;C08L45/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中桓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55 | 代理人: | 朱萍 |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寧波***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冰片 改性 mc 尼龍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聚降冰片烯改性MC尼龍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高分子材料改性技術領域。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聚降冰片烯改性MC尼龍,所述的改性MC尼龍包括質量百分比分別為85?95%的己內酰胺和5?15%的聚降冰片烯,還包括催化劑、助催化劑。本發明同時公開了聚降冰片烯改性MC尼龍的制備方法:將己內酰胺和聚降冰片烯加入反應器,加熱熔融后加入催化劑,在真空下反應,待熔體溫度升至140?160℃保溫20?30min,解除真空并停止加熱,再加入助催化劑,攪勻后迅速注入已預熱的模具中,將裝有反應體系的模具置于干燥箱中進行聚合反應,反應完畢,冷卻脫模,得到聚降冰片烯改性MC尼龍。本發明通過簡單的工藝提升了MC尼龍的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高分子材料改性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聚降冰片烯改性MC尼龍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MC尼龍(鑄型尼龍、澆鑄尼龍)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很高的強度,能長時間承受負荷,并且具有良好的回彈性、高耐磨、高化學穩定性等優勢,常被用作滑輪、管材、閥體、滑塊、軸承、輪輥等。但是,材料的易吸水、不耐酸、沖擊強度低等因素限制了應用范圍。
CN110872380B公開了一種石墨烯/MC尼龍納米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方案使用分散劑物理剝離石墨原料制備石墨烯分散液,可以在不需要對石墨烯進行表面處理的情況下,使石墨烯穩定、均勻地分散于MC尼龍中,改善了石墨烯/MC尼龍納米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但該方案使用的石墨烯價格昂貴、石墨烯本身容易團聚、石墨烯工業化過程復雜。而CN103232595A公開了一種改性MC尼龍,通過添加催化劑、活化劑,采用增強、增韌等技術提升性能,但是添加劑多,工藝復雜。因此,要研究一種新型的原料易得、制備過程簡單、適合工業化的改性方式來提高MC尼龍的性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成本低且具有優異韌性的聚降冰片烯改性MC尼龍。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聚降冰片烯改性MC尼龍,所述的改性MC尼龍包括質量百分比分別為85-95%的己內酰胺和5-15%的聚降冰片烯。
進一步優選,所述的改性MC尼龍還包括催化劑、助催化劑中的一種或兩種。
作為優選,所述的催化劑與己內酰胺的質量比為(1-3):1000。
進一步優選,所述的催化劑為甲醇鈉、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多種。
作為優選,所述的助催化劑與己內酰胺的質量比為(4-7):1000。
進一步優選,所述的助催化劑包括甲苯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二環己基甲烷二異氰酸酯中的一種或多種。
一種聚降冰片烯改性MC尼龍的制備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將己內酰胺和聚降冰片烯加入反應器,加熱熔融,然后加入催化劑,在真空下反應,待熔體溫度升至140-160℃保溫20-30min,解除真空,停止加熱,再加入助催化劑,攪勻,迅速注入已預熱的模具中,將裝有反應體系的模具置于干燥箱中進行聚合反應,反應完畢,冷卻脫模,得到改性MC尼龍。
作為優選,所述的加熱熔融溫度為140-160℃。
作為優選,所述的模具預熱溫度為170-200℃。
模具進行預熱能夠保護模具防止因為溫度變化大導致的模具損壞和成型困難、裂紋等情況。
作為優選,所述的聚合過程溫度為170-200℃,時間為20-40min。
在該聚合溫度下,助催化劑開始發揮作用,若溫度過低則不能聚合,而溫度過高則使原料汽化甚至發生爆聚。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未經寧波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0924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納米顆粒粒徑濃度檢測系統及其檢測方法
- 下一篇:納米顆粒檢測微流控芯片和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