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動門電控限位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705223.8 | 申請日: | 2021-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094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7 |
| 發明(設計)人: | 居文斌;黎偉紅;陳再付;應紀利;薛耿銘;劉樹森;劉平軒;余光飛;余忠核;余欣諾;余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龍紀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5F15/611 | 分類號: | E05F15/611;E05C17/02 |
| 代理公司: | 溫州甌越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王阿寶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溫***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動門 限位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傳動快,運行穩定、能實時懸停的電動門電控限位器,包括殼體、設置在殼體內的ECU與ECU通訊連接的驅動電機總成以及穿過殼體的螺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一端固定設有用于安裝在車門上的鉸鏈,所述螺桿穿過鉸鏈,且其一末端設有用于安裝在車身上的安裝架,所述安裝架一端與車身固定連接,另一端設有與螺桿活動連接的安裝座,所述安裝座通過第一銷軸與安裝架鉸接,所述螺桿與驅動電機總成之間設有驅動螺桿在殼體內軸向移動的齒輪傳動結構,所述驅動電機總成通過齒輪傳動結構調節安裝架與鉸鏈之間的間距實現開合車門。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配件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動門電控限位器。
背景技術
鑒于消費者對配備有先進的舒適性及便利性特征的機動車輛的需求增加,許多現代機動車輛現在配備有無源門禁系統以允許在不使用傳統的鑰匙型手動門禁系統的情況下鎖定及釋放車門。但這類的控制系統尚未對應匹配合適的電動門系統,其電動門通常由獨立的動力操作的門開啟器組件提供,該門開啟器組件能夠與閂鎖組件協調地操作,以使門從關閉位置移動至部分打開位置,從而隨后允許使用者手動地使門徹底地移動至完全打開位置。但未能完全實現自動完全打開與自動閉合,且也未解決當車輛位于傾斜表面上并且擺門由于門的重量不平衡而打開得太大或者擺動關閉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傳動快,運行穩定、能實時懸停的電動門電控限位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動門電控限位器,包括殼體、設置在殼體內的ECU與ECU通訊連接的驅動電機總成以及穿過殼體的螺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一端固定設有用于安裝在車門上的鉸鏈,所述螺桿穿過鉸鏈,且其一末端設有用于安裝在車身上的安裝架,所述安裝架一端與車身固定連接,另一端設有與螺桿活動連接的安裝座,所述安裝座通過第一銷軸與安裝架鉸接,所述螺桿與驅動電機總成之間設有驅動螺桿在殼體內軸向移動的齒輪傳動結構,所述驅動電機總成通過齒輪傳動結構調節安裝架與鉸鏈之間的間距實現開合車門。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殼體上設置與車門安裝的鉸鏈,在螺桿上設置與車身安裝的安裝架,安裝座通過第一銷軸與安裝架鉸接,螺桿一端插入到安裝座能活動連接,使螺桿在伸縮過程中抵住安裝座,而安裝座能以安裝架為支點周向轉動,即驅動電機總成通過齒輪傳動結構帶動螺桿軸向移動(相對于車身與車門為徑向運動,開關車門),螺桿在伸縮過程中推動鉸鏈與安裝架之間的間距,而鉸鏈與安裝架的設置又使車門和車身角度發生偏移,使的螺桿在伸縮過程中,能推動車門以安裝架為原點開關,實現電動開閉車門,而更加驅動電機總成的輸出量就能穩定控制車門的打開角度,使車門能在任一角度懸停,且在車門上加裝防夾裝置與障礙物檢測裝置就能保證智能開關車門。
上述的一種電動門電控限位器,可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齒輪傳動結構包括設置在驅動電機總成輸出端的蝸桿以及套設在螺桿外周面上蝸輪,所述蝸輪外壁與蝸桿嚙合,其內壁與螺桿螺紋旋接,所述驅動電機總成通過蝸輪帶動螺桿軸向移動。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驅動電機總成通過蝸輪蝸桿傳動帶動螺桿軸向運動,蝸輪蝸桿能提高更高的傳動比,使傳動過程更加平穩且無噪音,且蝸桿傳動具有自鎖性,即蝸桿只能帶動蝸輪傳動,而蝸輪不能帶動蝸桿轉動,防止驅動電機損壞。
上述的一種電動門電控限位器,可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鉸鏈包括安裝在殼體上的固定頁和安裝在車門上的活動頁,所述固定頁通過第二銷軸與活動頁鉸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活動頁通過壓鉚螺栓與車門固定,固定頁通過螺絲與殼體安裝,通過設置第二銷軸,適配車門開關過程中產生的開合角度。
上述的一種電動門電控限位器,可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驅動電機總成包括驅動電機、設置在驅動電機輸出端的剎車器以及設置在驅動電機內的霍爾傳感器,所述ECU通過霍爾傳感器控制驅動電機轉動周期,通過剎車器使車門懸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龍紀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龍紀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0522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快速三維重建系統和方法
- 下一篇:一種菌草纖維板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