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膜膜耦合過濾生物大分子的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703587.2 | 申請日: | 2021-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8386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2 |
| 發明(設計)人: | 馬云峰;馬銘澤;周革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銘鐸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M1/40 | 分類號: | C12M1/40;C12M1/12;C12M1/02;C12M1/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東信智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43 | 代理人: | 劉寒冰 |
| 地址: | 23700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耦合 過濾 生物 大分子 系統 方法 | ||
1.利用膜膜耦合過濾生物大分子的系統,包括膜過濾反應器(100)、第一原料罐(200)、第二原料罐(300)、酶解罐(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原料罐(200)和第二原料罐(300)內的生物大分子合成原料混合后輸送進入酶解罐(400)內進行酶解,酶解后的生物大分子反應液輸送至膜過濾反應器(100)內進行過濾,收集截留物質形成產品,濾過的反應液循環進入酶解罐(400)內繼續酶解;膜過濾反應器(100)由多個膜過濾反應單元(110)串聯而成,膜過濾反應單元(110)包括膜反應框(111),膜反應框(111)內均勻排布有多個豎直的管式納濾膜(1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膜膜耦合過濾生物大分子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反應框(111)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有進料口(113)、出料口(114),每個管式納濾膜(112)的端部均與進料口(113)和出料口(114)連通,出料口(114)的底部設有排料閥(115);膜反應框(111)的側壁底部通過提升管(116)與相鄰的膜反應框(111)上的進料口(113)連通,提升管(116)上設有第一提升泵(117)。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膜膜耦合過濾生物大分子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原料罐(200)和第二原料罐(300)的結構相同,均包括罐體(210),罐體(210)的頂部設有驅動電機(220),驅動電機(220)連接有伸入罐體(210)內腔的攪拌軸(230),攪拌軸(230)的徑向上設有多個攪拌葉片(240),罐體(210)的底部設有截止閥(25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膜膜耦合過濾生物大分子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原料罐(200)和第二原料罐(300)的底部分別通過第一進料管(260)、第二進料管(270)進入第一蠕動泵(280)內,蠕動泵(280)連接有伸入酶解罐(400)的混料管(290)。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膜膜耦合過濾生物大分子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酶解罐(400)的側壁底部通過第三進料管(410)與最接近的膜反應框(111)上的進料口(113)連通,第三進料管(410)上設有第二蠕動泵(420)。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膜膜耦合過濾生物大分子的系統,其特征在于,遠離酶解罐(400)的膜反應框(111)的側壁底部連通有伸入酶解罐(400)內腔的循環管(118),循環管(118)上設有第二提升泵(119)。
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利用膜膜耦合過濾生物大分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第一原料罐(200)和第二原料罐(300)內的原料分別通過第一進料管(260)、第二進料管(270)進入第一蠕動泵(280)內,經混料管(290)混合后進入酶解罐(400)酶解;
B.酶解后的反應液經第二蠕動泵(420)的蠕動作用,沿第三進料管(410)進入最接近的膜過濾反應單元(110)內,從每個膜反應框(111)的進料口(113)進入,經過多個管式納濾膜(112)的納濾,截留的生物大分子從排料閥(115)排出,濾出的液體經第一提升泵(117)的提升后,沿提升管(116)進入相鄰的膜過濾反應單元(110);
C.管式納濾膜(112)濾過的濾出液經第二提升泵(119)的提升,沿循環管(118)進入酶解罐(400)內繼續酶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銘鐸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安徽銘鐸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703587.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