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凍融區旱田肥水熱綜合調控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98564.7 | 申請日: | 2021-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9666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7 |
| 發明(設計)人: | 遲光宇;朱彬;燕國輝;陳欣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B79/02 | 分類號: | A01B79/02;A01B7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圓嘉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戴嵩瑋 |
| 地址: | 110016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凍融區 旱田 肥水 綜合 調控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凍融區旱田肥水熱綜合調控方法,屬于農業生產技術領域。在秋季收獲農作物后,將農作物秸稈留茬割下就地覆蓋在整個田塊地表;將田塊地表劃分為間隔分布的播種帶和還田帶;在次年春耕前20~30天,將播種帶上覆蓋的農作物秸稈剝離,播種前粉碎還田至還田帶,在播種帶施肥播種,秋季收獲農作物后,將農作物秸稈留茬割下覆蓋在整個田塊地表;在第三年春耕前20~30天,將還田帶上覆蓋的農作物秸稈剝離,播種前粉碎還田至播種帶,在還田帶施肥播種,以后的種植年份將播種帶和還田帶年際交替種植農作物。本發明所述調控方法有利于實現田塊土壤輪耕休耕,不僅改善土壤溫度,提高土壤含水量還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升土壤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凍融區旱田肥水熱綜合調控方法。
背景技術
但近20多年來,我國糧食產量沒有隨化肥用量持續增長而相應增加。過量施肥和較低的肥料利用率一直是困擾我國農業生產的突出問題,不合理施肥不僅導致作物產量下降,而且引起土壤肥力退化以及養分資源的浪費。同時,農田土壤中的氮磷養分元素易通過淋溶、徑流等途徑流失,進入地表和地下水,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等問題,氮磷流失量受土壤類型、肥料種類、耕作方式、灌溉模式及降雨量等諸多因素影響。東北地區土地大部分處于中-深度季節性凍土區,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而秋末至春初降水較少,降雪為冬季的降水形式,受季節性凍融作用的影響,存在反復凍結-解凍的土壤凍融循環過程,使土壤中的水分重新分布,同時改變土壤結構,增加了土壤氮磷淋溶流失風險。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凍融區旱田肥水熱綜合調控方法,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升土壤質量。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凍融區旱田肥水熱綜合調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秋季收獲農作物后,將農作物秸稈留茬割下就地覆蓋在整個田塊地表;將所述田塊地表劃分為播種帶和還田帶,所述播種帶和還田帶間隔分布;
在次年春耕前20~30天,將所述播種帶上覆蓋的農作物秸稈剝離,在播種前粉碎還田至所述還田帶,在播種帶施肥播種,秋季收獲農作物后,將農作物秸稈留茬割下覆蓋在整個田塊地表;
在第三年春耕前20~30天,將所述還田帶上覆蓋的農作物秸稈剝離,在播種前粉碎還田至所述播種帶,在所述還田帶施肥播種,秋季收獲農作物后,將農作物秸稈留茬覆蓋在整個田塊地表,以后的種植年份將播種帶和還田帶年際交替種植農作物。
優選的,所述播種帶或還田帶的寬度為40~50cm。
優選的,所述農作物秸稈留茬的高度為20~30cm。
優選的,將所述農作物秸稈從播種帶或還田帶剝離在春耕前22~28天進行。
優選的,在所述農作物秸稈粉碎還田時,再次割茬;所述再次割茬的高度≤8cm。
優選的,所述農作物秸稈粉碎的長度≤10cm。
優選的,在所述播種前進行翻耕;所述翻耕的深度為15~20cm。
優選的,在播種帶施肥播種或在還田帶施肥播種的施肥種類包括化學肥料;
所述化學肥料中N的施肥量為160~180kg/hm2,P2O5的施肥量為70~75kg/hm2,K2O的施肥量為80~90kg/hm2。
優選的,所述農作物包括玉米。
優選的,所述凍融區包括深季節凍土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9856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