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機械制造智能拋光設備及其操作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97952.3 | 申請日: | 2021-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1972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31 |
| 發明(設計)人: | 王野;李建峰;黃曉艷;毛亮亮;趙洪森;樊樓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麗水學院 |
| 主分類號: | B24B29/00 | 分類號: | B24B29/00;B24B41/04;B24B41/06;B24B47/12;B24B47/22;B24B55/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楊芬 |
| 地址: | 323000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機械制造 智能 拋光 設備 及其 操作 使用方法 | ||
1.一種機械制造智能拋光設備,包括底座(1)、主軸箱(2)、安裝座(12)和輔助裝夾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頂部左側固定連接有主軸箱(2)、主軸箱(2)右側設置有三角卡盤(3)、三角卡盤(3)與主軸箱(2)中的主軸傳動連接,三角卡盤(3)裝夾有圓筒(4);所述底座(1)頂部前后對稱設置有兩條左右朝向的滑軌(5),滑軌(5)上滑動連接有滑座(6),底座(1)右端位于前后兩條滑軌(5)之間固定安裝有第一電機(7),第一電機(7)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絲杠(8),絲杠(8)的左端與固定安裝在底座(1)頂部左側的軸承座(801)滾動連接;所述滑座(5)頂部固定安裝有第一液壓缸(10),第一液壓缸(10)上端的伸縮端與安裝座(12)的底面中央固定連接,滑座(5)頂部四角對稱固定連接有導桿(11),導桿(11)上端與安裝座(12)底面開有的導孔滑動連接;所述安裝座(12)左側設置有套筒(13),套筒(13)右端設置有飛緣(131),飛緣(131)與安裝座(12)左側面貼合并通過若干沿周向分布的螺栓(132)緊固,套筒(13)內腔設置有轉軸(14),轉軸(14)與套筒(13)內腔中固定的軸承滾動連接轉軸(14)右端貫穿入安裝座(12)中并與安裝座(12)內固定的第二電機(16)的輸出端固定連接,轉軸(14)左端貫穿套筒(13)并與磨輥(17)固定連接,安裝座(12)頂部固定安裝有電磁控制閥(18),電磁控制閥(18)的兩個輸出端接通有萬向調節管(19)萬向調節管(19)前端設置有噴嘴并位于磨輥(17)兩側朝向磨輥(17)下邊緣,電磁控制閥(18)的輸入端與通過導管與外部乳化液源連接;所述圓筒(4)右端面下方設置有滑動底塊(20),滑動底塊(20)與滑軌(5)滑動連接,滑動底塊(20)頂部固定連接有背板(21),背板(21)上安裝有輔助裝夾組件,滑動底塊(20)左側面與第三液壓缸(29)的伸縮端固定連接,第三液壓缸(29)固定安裝在頂部并位于前后兩個滑軌(5)的左端之間;所述主軸箱(2)前側設置有控制面板(30),控制面板(30)上設置有顯示屏和控制按鍵(30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機械制造智能拋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絲杠(8)貫穿滑座(6)并與滑座(6)中設置的滾珠螺母(9)旋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機械制造智能拋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軸承(15)設有兩個并固定在套筒(13)內腔左右兩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機械制造智能拋光設備及其操作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2)為倒U形,背板(12)底部開有缺口,背板(12)跨設在前后兩個導軌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機械制造智能拋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裝夾組件包括有兩個對稱的搖桿(22),前后兩個搖桿(22)分別與背板(21)左側面上部設置的銷柱轉動連接,搖桿(22)下端鉸接有連桿(23),前后兩個連桿(23)下端均與鉸接座(24)鉸接,鉸接座(24)與固定安裝在背板(21)上的第二液壓缸(25)的伸縮端固定連接,兩個搖桿(22)上端均固定連接有固定板(26),固定板(26)上通過支撐件安裝有第一滾輪(27)和第二滾輪(28),第一滾輪(27)位于第二滾輪(28)左側并且第二滾輪(28)高于第一滾輪(27),第一滾輪(27)的兩個端面朝向左右,第二滾輪(28)的兩個端面朝向前后;所述第一滾輪(27)與圓筒(4)的外圓面滾動接觸,第二滾輪(28)與圓筒(4)的右端面滾動接觸。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機械制造智能拋光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30)上設置有顯示屏(301)和控制按鍵(302),控制面板(30)內部設置有控制組件,控制組件包括控制處理模塊以及與控制處理模塊電性連接的無線通訊模塊,控制處理模塊與主軸箱(2)、第一電機(7)、第二電機(16)、第一液壓缸(10)、第二液壓缸(25)、第三液壓缸(29)、電磁控制閥(18)、顯示屏(301)和控制按鍵(302)電性連接;無線通訊模塊與外部的上位機網絡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一種機械制造智能拋光設備的操作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一、開啟設備,錄入加工程序;
二、通過三角卡盤(3)夾緊待打磨加工的圓筒(4)的左端,通過第三液壓缸(29)收縮使得滑動底塊(20)和背板(21)沿著滑軌(5)移動,使得輔助裝夾組件中的第一滾輪(27)和第二滾輪(28)分別與圓筒(4)的外圓面和右端面滾動接觸,輔助裝夾;
三、控制面板(30)控制主軸箱(2)內的主軸轉動而帶動三角卡盤(3)和圓筒(4)轉動時,第一滾輪(27)和第二滾輪(28)給圓筒(4)的端額外施加支撐力和左向壓力,使得圓筒(4)裝夾的更穩定可靠,提高安全性;
四、通過第二液壓缸(25)的伸縮并利用連桿(23)帶動前后兩個搖桿(22)搖動,來改變前后兩個搖桿(27)上端的距離,從而來適應不同外徑的圓筒(4);
五、通過第二電機(16)和轉軸(14)帶動磨輥(17)高速轉動,第一電機(7)來回轉動并通過絲桿(8)和滾珠螺母(9)傳動使得滑座(6)和安裝座(12)沿著滑軌(5)來回移動,使得磨輥(17)和套筒(13)來回進出圓筒(4)內腔并與內腔底壁接觸對其內壁進行打磨(由于圓筒(4)也是轉動的,所以圓筒(4)整個內腔內壁都能進行打磨),并通過第一液壓缸(10)帶動安裝座(12)沿著導柱(11)升降,使得磨輥(17)升降來適應不同內徑的圓筒(4);
六、通過電磁控制閥(18)和萬向調節管(19)將乳化液沖向磨輥(17),在磨輥(17)對圓筒(4)內孔壁打磨時,避免灰塵和飛屑揚起以及溫度過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麗水學院,未經麗水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97952.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