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微波注入加熱和真空抽氣的電纜除濕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94335.8 | 申請日: | 2021-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8046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0 |
| 發明(設計)人: | 王仲;邱九皓;趙莉華;何皓弘;袁靖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B13/30 | 分類號: | H01B13/30;H01B1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微波 注入 熱和 真空 電纜 除濕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微波注入加熱和真空抽氣的電纜除濕方法,包括一個微波發射器,兩個連接接頭,一個真空抽氣泵,一個濕度傳感器。所述一個微波發射器用于發出微波,微波遇到電纜中的水分子時將使水分子加熱汽化。所述兩個連接接頭用于分別將電纜與微波發射器和真空抽氣泵進行連接。所述一個真空抽氣泵用于將電纜中經微波加熱后汽化的水分子抽走。所述一個濕度傳感器用于監測電纜中汽化的水分子含量,當濕度測量值小于標準值時則可停止電纜真空除濕操作。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氣設備檢修維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微波注入加熱和真空抽氣的電纜除濕方法。
背景技術
電力電纜相比架空輸電線具有質量輕、占地少、檢修方便、受環境影響小等優勢,因此在電力系統中有著廣泛地運用,其運行的可靠性直接關系著電網系統運作的穩定與安全。在交聯聚乙烯電纜儲存、施工或運行過程中,水分、潮氣會從電纜外護層或電纜端部進入電纜絕緣層,并出現水分子的縱向滲透。進水受潮后,交聯聚乙烯電纜在高壓電場作用下可能出現“水樹枝”現象,產生局部放電,引起絕緣老化,最終導致電纜擊穿,嚴重威脅供電可靠性和運行穩定性。因此,對電力電纜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除濕操作對于電力系統的運行可靠性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便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一種基于微波注入加熱和真空抽氣的電纜除濕方法。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微波注入加熱和真空抽氣的電纜除濕方法,包括一個微波發射器,兩個連接接頭,一個真空抽氣泵,一個濕度傳感器;
所述一個微波發射器用于發出微波,微波遇到電纜中的水分子時將使水分子加熱汽化。所述兩個連接接頭用于分別將電纜與微波發射器和真空抽氣泵進行連接。所述一個真空抽氣泵用于將電纜中經微波加熱后汽化的水分子抽走。所述一個濕度傳感器用于監測電纜中汽化的水分子含量,當濕度測量值小于標準值時則可停止電纜真空除濕操作。
作為優選,微波發射器發出的微波頻率為2.4GHz。
作為優選,連接接頭應與電纜、真空抽氣泵和微波發射器密封連接。
作為優選,連接接頭外層材料應為金屬制品。
作為優選,真空抽氣泵應具備一定的耐高溫能力。
作為優選,濕度傳感器已經過真空環境補償修正消除壓力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本發明設計合理,能及時對受潮后的電纜進行真空除濕操作,減少了電纜受潮后出現的“水樹枝”現象,同時延緩了電纜絕緣老化,進而顯著提高供電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1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基于微波注入加熱和真空抽氣的電纜除濕方法,包括一個微波發射器,兩個連接接頭,一個真空抽氣泵,一個濕度傳感器;
所述一個微波發射器用于發射微波,發射出的微波將在電纜內部進行傳播。微波的傳播過程中遇到電纜銅導體及電纜銅屏蔽層時將發生反射現象,使得微波僅在電纜內部傳播;當微波遇到電纜絕緣交聯聚乙烯時將發生穿透現象,使得微波可以穿透交聯聚乙烯;當微波遇到電纜絕緣交聯聚乙烯中的水分子時將發生吸收現象,使得水分子在短時間內發生振動加熱,從而使得水分子受熱汽化。所述兩個連接接頭用于將電纜和微波發射器與真空抽氣泵密封連接。所述一個真空抽氣泵用于對電纜進行真空抽氣,將微波加熱后汽化的水分子抽出。所述一個濕度傳感器用于監測電纜中汽化的水分子含量,當濕度測量值小于標準值時則可停止電纜真空除濕操作。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優選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和發明構思進行的改造和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大學,未經四川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9433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