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UI自動化測試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94014.8 | 申請日: | 2021-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4884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8 |
| 發明(設計)人: | 黃強;孫佩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1/36 | 分類號: | G06F11/36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400023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ui 自動化 測試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一種UI自動化測試方法及系統,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A,用例加載功能模塊讀取配置及環境信息,且讀取需要執行的測試用例,其中,測試用例由用例維護功能模塊生成;步驟B,用例執行功能模塊根據測試用例解析測試數據;步驟C,用例執行功能模塊根據測試用例的測試步驟解析元素操作;步驟D,用例執行功能模塊執行元素操作;步驟E,生成報告功能模塊將測試結果寫入數據庫并生成測試報告。本發明新增用例維護功能模塊,實現了編寫測試用例的可視化操作,方便了測試人員的測試,對測試人員沒有代碼的要求,即使沒有技術基礎的測試人員也可以快速上手,提升了測試人員的測試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科學技術領域,具體涉及UI自動化測試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公司業務發展,開發了越來越多的業務管理系統,前端UI的測試工作量越來越大,特備是公司引入敏捷開發模式后,業務管理系統的測試工作量越來越大,測試人員進行著大量的重復工作。
現有的UI自動化測試框架有多種,但對測試人員有代碼要求,在寫測試用例的時候,需要寫代碼才能完成測試用例,且在執行過程中,還會有很多運行錯誤,需要經常調試,沒有技術基礎的測試人員不能而完成UI自動化測試。
公開號為“CN110287094A”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名稱為“一種UI自動化測試方法、裝置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的專利,該方法包括:獲取UI自動化測試代碼;匹配相應的識別機制至UI自動化測試代碼的每項測試步驟對應的頁面,識別機制包括空間屬性識別機制和圖像識別機制;存儲識別機制的測試腳本信息;運行UL自動化測試代碼及已匹配識別機制的測試腳本信息;獲取已匹配識別機制的測試腳本信息中的每一項測試步驟,并通過每一項測試步驟對應的頁面所匹配的識別機制自動使用不同的方法完成UI自動化測試,該專利解決不同終端上的測試兼容問題,無法提供WEB界面維護功能,對于復雜的UI自動化測試,測試人員維護腳本成本過高。
公開號為“CN107220172A”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名稱為“一種通過模型驅動技術進行自動用戶界面測試的方法和系統”,其中基于所選擇的UI模型內容生成UI測試用例模型,該系統使用測試用例模型創建模塊選擇與創建測試用例模型想對應的UI模型,并將氣填充到測試用例編輯器中,在一個實施例中,測試用例模型在貝填充到測試用例編輯器之前,基于所選擇UI模型的結構模式被創建為UI動作序列。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測試用例編輯器顯示和編輯測試用例模型。然后,驗證模型基于規則和約束,對相應的UI模型驗證測試用例模型。此后,腳本生成模塊從用于所選擇UI模型的測試用例模型生成測試用例腳本。該專利并沒有用例維護功能模塊,在開發測試用例的時候有代碼要求,且對測試用例的維護困難,分散了測試人員設計測試用例的精力。
公開號為“CN105302413A”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名稱為“一種空間的UI測試方法及系統”的專利,該專利包括:截取目標圖片和源圖片,并計算兩者的顏色直方圖以得到巴氏距離;在巴氏距離大于預定閾值時,獲取目標圖片上多個突變像素點的位置和第一像素值及源圖片上該位置處的像素點的第二像素值,其中突變像素點為UI的輪廓上的像素點;根據多個第一像素值和多個第二像素值的方差或標準差輸出的測試結果。本發明同樣沒有提供用例維護功能模塊,對測試人員有代碼要求,且對測試用例的維護困難,分散了測試人員設計測試用例的精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UI自動化測試方法及系統,解決的技術問題:相關技術中的UI自動化測試對測試人員有代碼要求,在寫測試用例的時候,需要些代碼才能完成測試用例,且對測試用例的維護困難,沒有技術基礎的測試人員無法完成測試,即使有技術基礎的人也會花費大量時間編寫測試用例,分散測試人員專注于設計一款好的測試用例的時間。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UI自動化測試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獲取測試用例的定位元素,其中,所述測試用例通過用例維護功能模塊生成;
步驟B,用例執行功能模塊調用相應的工廠方法操作所述定位元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9401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