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站覆蓋范圍確定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693882.4 | 申請日: | 2021-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3865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23 |
| 發明(設計)人: | 黃亞洲;耿玉波;沙晶;劉廣紅;杜紅飚;劉彥婷;李翼;張建忠;侯玉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訊郵電咨詢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16/18 | 分類號: | H04W16/18;H04W24/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10003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站 覆蓋 范圍 確定 方法 裝置 | ||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基站覆蓋范圍確定方法和裝置,涉及通信領域,能夠提高基站覆蓋范圍評估的準確性。該方法包括:基站覆蓋范圍確定裝置根據第一公式確定目標信號的最大允許路徑損耗;第一公式與目標信號的天線增益相關,目標信號為第一扇區內的任一輻射信號;基站覆蓋范圍確定裝置根據最大允許路徑損耗和第二公式確定目標信號的傳播距離;第二公式與基站的傳播模型相關,傳播模型與基站所處的場景相關;基站覆蓋范圍確定裝置根據多個目標信號的傳播距離確定基站的覆蓋范圍。本申請用于確定基站的覆蓋范圍。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站覆蓋范圍確定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為提高通信服務的質量,減少基站對應的過覆蓋及弱覆蓋區域,在基站建設過程中需要規劃基站的建設地點,基站建設地點的規劃主要依靠其覆蓋范圍確定。
目前,通信領域內評估基站覆蓋范圍的方法包括:根據鏈路預算方法確定基站的覆蓋范圍,或,通過仿真軟件對基站進行仿真以確定其對應的覆蓋范圍。其中,鏈路預算是在一個通信系統中對發送端、通信鏈路、傳播環境(大氣、同軸電纜、波導、光纖等)和接收端中所有增益和衰減的核算,通常用來估算信號能成功從發射端傳送到接收端之間的最遠距離,進而將該最遠距離作為基站覆蓋范圍的半徑,以確定其覆蓋范圍。仿真軟件則可以根據基站的傳播模型和三維電子地圖,模擬基站的覆蓋能力,并根據該覆蓋能力繪制對應的覆蓋范圍。
但是,在根據鏈路預算確定基站的基站范圍時,由于該算法僅根據基站信號傳播的最遠距離確定其覆蓋范圍,未考慮基站在不同傳播方向上的無線傳播情況(如建筑物密集程度、建筑物材質等),因此在使用該最遠距離確定基站的覆蓋范圍時,不能真實反映基站的信號覆蓋情況,對于基站的建設規劃不具備指導意義。在使用仿真軟件模擬基站的覆蓋能力時,通常需要高精度地圖,仿真時間較長;由于基站的仿真效果與地圖的準確性相關,而高精度地圖的更新頻率較長,因此這里仿真軟件對基站的仿真實時性較差,不利于根據實時數據規劃基站。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基站覆蓋范圍確定方法和裝置,能夠提高基站覆蓋范圍評估的準確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申請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基站覆蓋范圍確定方法,基站包括第一扇區,該方法包括:基站覆蓋范圍確定裝置根據第一公式確定目標信號的最大允許路徑損耗;第一公式與目標信號的天線增益相關,目標信號為第一扇區內的任一輻射信號;基站覆蓋范圍確定裝置根據最大允許路徑損耗和第二公式確定目標信號的傳播距離;第二公式與基站的傳播模型相關,傳播模型與基站所處的場景相關;基站覆蓋范圍確定裝置根據多個目標信號的傳播距離確定基站的覆蓋范圍。
結合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基站覆蓋范圍確定裝置根據第一公式確定目標信號的最大允許路徑損耗之前,還包括:
根據第三公式和目標方向角確定目標信號對應的天線增益;目標方向角為目標信號的輻射方向與基站主瓣方向之間的偏離角度,與基站所處場景的建筑物面積占比相關。
結合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目標信號包括第一目標信號、第二目標信號和第三目標信號;上述方法還包括:
若第一目標信號對應的第一目標傳播距離與第二目標信號對應的第二目標傳播距離,以及第三目標信號對應的第三目標傳播距離之間的差值大于設定閾值,則根據所第二目標傳播距離和第三目標傳播距離的平均值更新第一目標傳播距離。
結合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基站還包括第二扇區時,上述方法還包括:
根據第一扇區對應的覆蓋范圍和第二扇區對應的覆蓋范圍確定基站覆蓋范圍。
第二方面,提供一種基站覆蓋范圍確定裝置,基站包括第一扇區,該裝置包括:損耗計算模塊,用于根據第一公式確定目標信號的最大允許路徑損耗;第一公式與目標信號的天線增益相關,目標信號為第一扇區內的任一輻射信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訊郵電咨詢設計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訊郵電咨詢設計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9388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