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低溫絕熱容器的靜態蒸發率測試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93670.6 | 申請日: | 2021-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1111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7 |
| 發明(設計)人: | 張居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特種設備安全檢驗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33/00 | 分類號: | G01N33/00;G01F2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博洋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低溫 絕熱 容器 靜態 蒸發 測試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測量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低溫絕熱容器的靜態蒸發率測試裝置及方法,該裝置包括:至少2組進氣管路、孔板流量計、選擇單元、流量校準單元及控制計算單元;進氣管路的出氣端與孔板流量計的進氣端連接,孔板流量計的出氣端與選擇單元輸入端連接,選擇單元的輸出端與流量校準單元的輸入端連接,流量校準單元的輸出端與控制計算單元連接,控制計算單元用于控制選擇單元接收由校準流量信息,根據流量測量信息和校準流量信息計算低溫絕熱容器中靜態蒸發的氣體流量和計算靜態蒸發率。流量校準單元對孔板流量計測量的流量信息進行實時校準,從而實現在保證成本的同時提高靜態蒸發率測試裝置測量結果的精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測量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低溫絕熱容器的靜態蒸發率測試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低溫絕熱容器的靜態蒸發率測試裝置的測量通道是相互獨立的,且每個測量通道配置對應的傳感器,例如:n個通道配置n套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及流量傳感器,其成本比較高,且傳感器還需要定期計量檢定十分繁瑣,而為了解決流量傳感器成本較高以及拆卸檢驗繁瑣的問題,現有技術將原有的流量傳感器更換為結構簡單、價格較低的孔板流量計后雖節省了成本,但其測量結果的精度卻不高。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靜態蒸發率測試裝置及方法,以解決如何提高靜態蒸發率測試裝置測量結果的精度的問題。
根據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基于低溫絕熱容器的靜態蒸發率測試裝置,包括:至少2組進氣管路、孔板流量計、選擇單元、流量校準單元及控制計算單元;所述進氣管路的出氣端與所述孔板流量計的進氣端連接,所述孔板流量計的出氣端與所述選擇單元輸入端連接,所述選擇單元的輸出端與所述流量校準單元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流量校準單元的輸出端將測試氣體排放至大氣,所述選擇單元還與所述控制計算單元連接,所述控制計算單元用于控制選擇單元,接收由孔板流量計輸出的流量測量信息和接收由流量校準單元輸出的校準流量信息,并根據所述流量測量信息和校準流量信息計算靜態蒸發的氣體流量及靜態蒸發率。
本實施例提供的基于低溫絕熱容器的靜態蒸發率測試裝置,利用多組進氣管路獲取多組待測氣體,之后將待測氣體送入孔板流量計進行當前流量統計,之后利用選擇單元選擇出需要進行流量校準的待測氣體,并將其待測單元接入流量校準單元進行流量校準,最后將流量校準完成之后的校準流量信息送入控制計算單元進行流量計算,一段時間連續測量的流量統計后計算得到靜態蒸發率。通過孔板流量計進行第一流量估計得到最初的流量信息,而由于所使用的孔板流量計對測量的流量信息產生偏差,而為了能夠獲得更高的精度需要在后端設置流量校準單元對最初的流量信息進行校準,從而實現在保證成本的同時提高靜態蒸發率測試裝置測量結果的精度。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實施方式中,在所述進氣管路的進氣端上溫度傳感器設置,所述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對待測氣體的溫度信息進行檢測。
本實施例提供的基于低溫絕熱容器的靜態蒸發率測試裝置,通過在進氣管路的進氣端上設置溫度傳感器,檢測待測氣體的溫度信息,從而為后續進行流量信息校準進行參考,進一步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結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第一實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二實施方式中,所述進氣管路包括:進氣軟管,所述進氣軟管的進氣端用于接收待測氣體,所述進氣軟管的出氣端與快速接頭的進氣端連接,所述快速接頭的出氣端與所述孔板流量計的進氣端連接。
本實施例提供的基于低溫絕熱容器的靜態蒸發率測試裝置,通過使用進氣軟管及快速接頭,從而保證氣體傳輸時的氣密性,減少待測氣體在傳輸中流量的誤差,進一步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結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第二實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三實施方式中,所述選擇單元包括:選擇閥,所述選擇閥的輸入端與所述孔板流量計的輸出端連接,所述選擇閥的輸出端分別與所述流量校準單元及排氣管路連接,所述選擇閥用于選擇待測氣體的傳輸通道,校準單元或排氣管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特種設備安全檢驗研究院,未經深圳市特種設備安全檢驗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9367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