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將多條導流洞改建為旋流豎井泄洪系統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693543.6 | 申請日: | 2021-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6599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9 |
| 發明(設計)人: | 補金梓;趙向濤;姚良學;李新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B9/02 | 分類號: | E02B9/02;E02B9/00;E02B8/06 |
| 代理公司: | 貴州派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張祥軍 |
| 地址: | 550081 貴***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將多條 導流 改建 豎井 泄洪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將多條導流洞改建為旋流豎井泄洪系統的方法,屬于水利水電設施改建技術領域。該方法包括以下主要步驟:A、在多條導流洞內分別修建堵頭封堵住各導流洞的進口;B、在其中一條導流洞的堵頭末端沿鉛直方向修建旋流豎井;C、在庫區建設新建閘室,新建閘室通過無壓隧洞與旋流豎井的渦室銜接;D、將各導流洞中位于堵頭下游的部分作為下游明流泄洪洞,下游明流泄洪洞通過有壓隧洞與旋流豎井的下部直段銜接。采用一條旋流豎井將多條導流洞進行銜接,使所有導流洞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大幅提高了臨時泄水建筑物的利用率,也大大提高了整個旋流豎井泄洪系統的泄流能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將多條導流洞改建為旋流豎井泄洪系統的方法,屬于水利水電設施改建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水利水電工程的修建過程中,尤其是一些巨型水利水電樞紐,其施工期往往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故而這類巨型水利水電工程需要在施工期根據主體工程施工進度以及壩址區降雨量,在不同高程、不同位置修建多條導流洞,而導流洞作為一種臨時導流建筑物,一般都會在工程修建完成后棄之不用,泄洪任務全部由新建的永久性泄水建筑物承擔。由于施工期導流的需要,導流洞進口高程往往較低,不適宜作為后期永久性泄水建筑物,但是棄之不用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公開號為CN105155484A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將臨時導流洞改建為永久泄洪設施的方法,首先是將原導流洞進口封堵,然后將其進口轉彎段和進口轉彎段后至少5倍洞高長的直段改建成消能壓力前池,消能壓力前池末端壁面上設置一射流出口,使出口后的導流洞段成為永久泄洪洞的明流段,在封堵的導流洞進口以上位置新建至少一條泄洪洞。該新建泄洪洞進口底高程需依據庫區泥沙的淤積情況和運動需求來定,具體來說,在建筑物使用的年限范圍,以泥沙在進口處淤積可能達到的最高位置為準,新建的泄洪洞進口底高程至少要高于這一淤積位置2m,以避免泄洪時將泥沙帶走。每條新建的泄洪洞通過至少一條連接管道與消能壓力前池連接并軸線相交。
但是,該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該方法僅適用于改建存在平面轉彎段的導流洞;
第二,每條導流洞均需要修建至少一條新建泄洪洞與之連接,而對于具有多條導流洞的巨型水利水電樞紐而言,為每條導流洞修建至少一條新建泄洪洞會大幅度增加工程投資;
第三,每條導流洞雖然對應修建有至少一條新建泄洪洞,但受射流出口尺寸限制,該永久泄洪設施的泄流能力極為有限。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將多條導流洞改建為旋流豎井泄洪系統的方法。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
一種將多條導流洞改建為旋流豎井泄洪系統的方法,包括以下主要步驟:
A、在多條導流洞內分別修建堵頭封堵住各導流洞的進口;
B、在其中一條導流洞的堵頭末端沿鉛直方向修建旋流豎井;
C、在庫區建設新建閘室,新建閘室通過無壓隧洞與旋流豎井的渦室銜接;
D、將各導流洞中位于堵頭下游的部分作為下游明流泄洪洞,下游明流泄洪洞通過有壓隧洞與旋流豎井的下部直段銜接。
所述步驟B中如果導流洞的數量為奇數,則旋流豎井的軸線與中間位置的那條導流洞的軸線相交,如果導流洞的數量為偶數,則旋流豎井的軸線與中間兩條導流洞中原有進口閘室底板高程較低的那條導流洞的軸線相交。
所述步驟D中導流洞的軸線與旋流豎井的軸線相交時,有壓隧洞為一有壓銜接直段,導流洞的軸線與旋流豎井的軸線不相交時,有壓隧洞包括有壓銜接彎段和有壓漸變直段,有壓漸變直段的一端與下游明流泄洪洞連接,另一端通過有壓銜接彎段與旋流豎井的下部直段銜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9354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