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顯示屏參數的標定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91810.6 | 申請日: | 2021-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212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1 |
| 發明(設計)人: | 蔡冬鈴;潘熙松;汪洋;夏正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縱深視覺科技(南京)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T7/00 | 分類號: | G06T7/00;G06T7/8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孔凡紅 |
| 地址: | 211899 江蘇省南京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顯示屏 參數 標定 方法 裝置 計算機 設備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顯示屏參數的標定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該方法包括:獲取候選顯示屏參數數值,通過標定相機獲取經候選顯示屏參數數值處理后得到的串擾測試圖,并根據串擾測試圖獲取串擾結果;根據各候選顯示屏參數數值對應的串擾結果,確定目標顯示屏參數數值。使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可以實現自動進行顯示屏參數的精確校準,減少串擾對顯示效果的影響。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3D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顯示屏參數的標定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裸眼3D顯示屏是利用人兩眼具有視差的特性,在不需要任何輔助設備(如3D眼鏡,頭盔等)的情況下,即可獲得具有空間、深度的逼真立體形象的顯示屏。
裸眼3D顯示屏一般采用光柵式或柱狀透鏡技術,裸眼3D顯示屏在進行顯示時,將左眼畫面和右眼畫面按照一定規則排列顯示在顯示器上(即排圖),配合光柵或柱透鏡的分光作用,在用戶觀看區域形成左右眼視區,做到將左眼畫面送入用戶的左眼,將右眼畫面送入用戶的右眼,從而使用戶觀看到3D影像,光柵參數或柱透鏡參數一般是通用的。裸眼3D顯示屏的參數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描述光柵或柱透鏡與屏幕垂直方向的夾角s、單個光柵周期或者單個柱透鏡覆蓋的子像素數量l、水平方向排圖周期p以及排圖所使用的起始視圖c。參數l在光柵或柱透鏡設計完成時就已固定,參數p與參數l和參數s有關,參數p用單個光柵周期和單個柱透鏡覆蓋的水平方向子像素數量表示,參數c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分級,例如兩視點時可以分為2N級,0-N-1表示左視圖,N-2N-1表示右視圖。在調試裸眼3D顯示屏時,需要對參數s和參數p進行標定,如果參數s和參數p誤差較大,沿水平方向的排圖周期的誤差會不斷累積,例如,3840*2160分辨率的屏幕參數p為4.0時,水平方向存在960個排圖周期,因此水平排圖周期的誤差會累積960次。誤差累加到一定程度時,會出現本該顯示左視圖內容卻顯示了右視圖內容的情形,從而帶來串擾,給用戶帶來頭暈、晃眼等不適感受,極大降低了裸眼3D顯示屏的用戶體驗感受。
現有技術中對裸眼3D顯示屏的參數進行標定一般通過以下兩種方式:
1)人工標定,這種方式主觀性較強,并且無法精確區分裸眼3D顯示屏顯示效果的細微差別。
2)通過對排圖周期與光柵周期產生的莫爾條紋進行圖像分析,得到裸眼3D顯示屏參數,但這種標定方式精確度不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屏參數的標定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以實現自動進行顯示屏參數的精確校準,減少串擾對顯示效果的影響。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屏參數的標定方法,該方法包括:
獲取候選顯示屏參數數值,通過標定相機獲取經候選顯示屏參數數值處理后得到的串擾測試圖,并根據串擾測試圖獲取串擾結果;
根據各候選顯示屏參數數值對應的串擾結果,確定目標顯示屏參數數值。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屏參數的標定裝置,該裝置包括:
串擾結果獲取模塊,用于獲取候選顯示屏參數數值,通過標定相機獲取經候選顯示屏參數數值處理后得到的串擾測試圖,并根據串擾測試圖獲取串擾結果;
顯示屏參數確定模塊,用于根據各候選顯示屏參數數值對應的串擾結果,確定目標顯示屏參數數值。
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計算機設備,包括存儲器、處理器及存儲在存儲器上并可在處理器上運行的計算機程序,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程序時實現如本發明實施例中任一所述的顯示屏參數的標定方法。
第四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包含計算機可執行指令的存儲介質,所述計算機可執行指令在由計算機處理器執行時用于執行如本發明實施例中任一所述的顯示屏參數的標定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縱深視覺科技(南京)有限責任公司,未經縱深視覺科技(南京)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9181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