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混紡材料用環保型植物染料及其染色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91056.6 | 申請日: | 2021-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5592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07 |
| 發明(設計)人: | 陶倩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超凡制衣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P1/34 | 分類號: | D06P1/34;D06P1/22;D06P1/673;D06P1/44;C09B6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允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803 | 代理人: | 沈小青 |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紡 材料 環保 植物 染料 及其 染色 工藝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混紡材料用環保型植物染料及其染色工藝,按照重量百分比計,由如下組分制成:5?15%紅木素、5?15%葉黃素、5?15%黃連素、5?15%葉綠素、5?15%板藍根粉末、5?15%靛藍、5?15%紫草色素、15?25%竹炭黑粉末、5?15%咖啡渣提取物。本發明中所得混紡材料用環保型植物染料具有良好無害、環保、抗菌、耐色牢度高、上染率高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染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混紡材料用環保型植物染料及其染色工藝。
背景技術
植物染料是指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樹木、莖、葉、果實、種子、皮、根提取色素作為染料。植物染料無毒無害,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任何傷害。植物染料染的織物,色形自然、經久不褪,具有防蟲、抗菌的作用,這是化學染料所不具備的。
天然植物染料來源極為廣泛,更加貼近自然,具有豐富的色彩。但相關技術中的天然植物染料在染色時普遍存在著上染率低、色牢度耐受性差等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混紡材料用環保型植物染料及其染色工藝,該混紡材料用環保型植物染料具有上染率高、耐色牢度好的優點。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混紡材料用環保型植物染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計,由如下組分制成:5-15%紅木素、5-15%葉黃素、5-15%黃連素、5-15%葉綠素、5-15%板藍根粉末、5-15%靛藍、5-15%紫草色素、15-25%竹炭黑粉末、5-15%咖啡渣提取物。
通過設置上述技術方案,紅木素具有良好的染色性,黃連素具有上染率高的特性,咖啡渣提取物中含有較多的抗菌及抗氧化物質,葉黃素、葉綠素、板藍根粉末、靛藍、紫草色素、竹炭黑粉末均屬于綠色環保型原料,采用上述原料制備的植物染料,具備良好的無害、環保、抗菌防腐、上染率高及耐色牢度好等效果。
優選的,按照重量百分比計,由如下組分制成:10%紅木素、10%葉黃素、10%黃連素、10%葉綠素、10%板藍根粉末、10%靛藍、10%紫草色素、20%竹炭黑粉末、10%咖啡渣提取物。
通過設置上述技術方案,按照上述重量百分比制備的混紡材料用環保型植物染料具有良好的無害、環保、抗菌及色牢度高等優點。
優選的,所述紅木素的提取方法為:稱取100g紅木粉末,加入1000ml的質量比為3:2石油醚-乙醇混合試劑,浸提0.5-1h,過濾得濾液,抽濾即得紅木素。
通過設置上述技術方案,采用質量比為3:2石油醚-乙醇的混合試劑,作為提取紅木粉末的試劑,有利于提高紅木素的提取率。
優選的,所述葉黃素的提取方法為:稱取100g萬壽菊粉末,加入1000ml的自來水中,調節溫度為30-35℃,pH為4.5,浸泡24h,取出后去除渣料,加入10gNi-TiO2并超聲分散15min,靜態吸附2-3h后過濾,干燥得葉黃素。
通過設置上述技術方案,摻雜的金屬離子Ni進入到TiO2晶格,使TiO2晶格畸變,裸露于TiO2晶格外的帶正電部分與萬壽菊分子解離的帶負電荷離子產生弱相互作用,因而增加了介孔材料的吸附容量,有利于葉黃素的溶出。
優選的,在萬壽菊粉末浸泡的過程中,每隔4h進行超聲分散15min。
通過設置上述技術方案,對浸泡的萬壽菊粉末進行超聲分散,提高了萬壽菊中葉黃素的溶出。
優選的,所述咖啡渣提取物的提取方法為:稱取100g新鮮咖啡渣清洗干凈,去除雜質后烘干,粉碎過50-60目篩,將粉碎后的咖啡渣放入脂肪抽提器中,隨后加入1000ml的95%酒精,并在40-45℃的水浴鍋中進行提取2h,過濾去除濾渣,干燥即得咖啡渣提取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超凡制衣有限公司,未經浙江超凡制衣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9105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