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云計算的智能會議投屏控制方法、設備及計算機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90598.1 | 申請日: | 2021-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2292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1 |
| 發明(設計)人: | 馮凱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極風世界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7/15 | 分類號: | H04N7/15;H04L29/06;G06F3/14 |
| 代理公司: | 合肥集知匠心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73 | 代理人: | 王麗麗 |
| 地址: | 430014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計算 智能 會議 控制 方法 設備 計算機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公開一種基于云計算的智能會議投屏控制方法、設備及計算機存儲介質,通過在會議投屏接收端顯示會議內容過程中,實時采集投屏網絡傳輸速度,并根據采集的投屏網絡傳輸速度實時調控會議投屏接收端顯示屏幕的清晰度,同時對會議投屏接收端顯示屏幕的內容進行顯示內容類型識別,再對會議投屏接收端所處投屏空間的環境參數進行采集,進而根據識別的顯示內容類型和投屏空間的環境參數對會議投屏接收端顯示屏幕的顯示參數進行調控,實現了在會議投屏過程中對會議投屏接收端顯示屏幕的智能調控,大大提高了調控精準度及調控的實時性,有利于提高會議召開效率,降低會議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進而提升了參會人員的參會體驗感。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會議投屏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云計算的智能會議投屏控制方法、設備及計算機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會議是企業管理中常用的一種溝通方式,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單純以聽、聞為主的紙質傳統會議室模式所表現出的局限性日益明顯,將電子設備應用于會議場所已經成為時代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會議投屏技術得以誕生。會議投屏技術是在同一局域網內將會議投屏發送端需要顯示的會議內容推送到會議投屏接收端進行顯示,由于會議投屏接收端基本上都是大屏顯示,這種會議投屏技術可以將需要顯示的會議內容擴大顯示,使得所有的參會人員均能清晰地看到顯示的會議內容,增強了會議的展示效果,進而提高了會議的召開質量。
但是現有的會議投屏技術在將會議投屏發送端需要顯示的會議內容推送到會議投屏接收端進行顯示過程中,由于投屏網絡傳輸速度和會議投屏接收端所處投屏空間的環境參數不是一成不變的,這樣就會導致會議投屏接收端顯示屏幕經常會出現一些顯示問題。如當投屏網絡傳輸速度較低時,會議投屏接收端顯示屏幕顯示的內容就會出現卡頓現場,影響觀看,這時候就需要調控顯示屏幕的清晰度來匹配當前的投屏網絡傳輸速度;當會議投屏接收端所處投屏空間的噪聲響度和光照強度存在變化時,就需要調控顯示屏幕的顯示參數來匹配當前投屏空間的環境參數。
然而目前以上的調控方式均需要人工手動調控,這種調控方式智能化水平低,一方面由于人工手動調控的局限性,使得調控精準度不高且難以實現實時調控;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手動調控需要花費一定的調控時長,不僅延長了會議時長,還增加了會議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降低了參會人員的參會體驗感。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基于云計算的智能會議投屏控制方法、設備及計算機存儲介質,通過對會議投屏接收端顯示屏幕的清晰度和顯示參數進行實時智能調控,不僅提高了調控的精準度,還提高了會議的召開效率,有效彌補了人工手動調控方式存在的弊端。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云計算的智能會議投屏控制方法,該方法由會議投屏發送端、控制服務器和會議投屏接收端組成,該方法的執行過程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1.投屏連接關系建立:會議投屏發送端與會議投屏接收端建立投屏連接關系;
S2.當前投屏距離測量:在建立投屏連接關系后,測量會議投屏發送端距離會議投屏接收端的當前投屏距離;
S3.當前投屏距離適宜分析:對會議投屏接收端所處投屏空間對應的投屏干擾參數進行檢測,此時控制服務器對檢測到的投屏干擾參數進行分析,由此判斷當前投屏距離是否適宜,若當前投屏距離適宜,則進行投屏距離適宜語音提示,若當前投屏距離不適,則進行投屏距離不適語音提示;
S4.投屏網絡傳輸速度采集:在接收到投屏距離適宜語音提示后,會議投屏發送端將需要投屏的會議內容推送到會議投屏接收端進行顯示,并在顯示過程中實時采集會議投屏接收端在顯示過程中的投屏網絡傳輸速度;
S5.會議投屏接收端顯示屏幕清晰度調控:控制服務器根據會議投屏接收端在顯示過程中的投屏網絡傳輸速度實時調控會議投屏接收端顯示屏幕的清晰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極風世界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武漢極風世界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9059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