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靈活以太網的業務流傳輸方法、裝置和通信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89358.X | 申請日: | 2016-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9593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2 |
| 發明(設計)人: | 戢仁勝;陳昀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華為數字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917 | 分類號: | H04L12/917;H04L12/877;H04L12/851;H04L12/82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85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靈活 以太網 業務 流傳 方法 裝置 通信 系統 | ||
本申請提供一種基于靈活以太網的業務流傳輸方法和裝置,靈活以太網的捆綁組對應的帶寬資源被劃分成M個時隙,至少一個業務流中的業務數據被封裝至M個時隙中的N個時隙,該方法包括:在捆綁組中的第一PHY失效的情況下,根據預先配置的第一時隙配置表,確定N個時隙中的映射于第一PHY的目標時隙;根據第一時隙配置表,從M個時隙中查找空閑時隙;在M個時隙中的空閑時隙的數量大于或等于目標時隙的數量的情況下,調整第一時隙配置表,使得N個時隙均映射至捆綁組中的除第一PHY之外的其他PHY上,以得到第二時隙配置表;根據第二時隙配置表,通過捆綁組傳輸至少一個業務流。本申請提供的技術方案能夠有效避免業務流中斷。
技術領域
本申請實施例涉及靈活以太網領域,并且更為具體地,涉及一種基于靈活以太網的業務流傳輸方法、裝置和通信系統。
背景技術
靈活以太網(Flexible Ethernet,簡稱Flex Eth或FlexE)是在傳輸以太網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一種更加先進的以太網技術。FlexE可以定義為路由器與光傳送網絡(OpticalTransport Network,OTN)之間的可變速率接口,主要目的在于盡量簡化以太網接口在OTN上的映射和傳輸方式。FlexE基于速率綁定技術,以及以太網接口與OTN之間的靈活映射方式,可以實現更大的傳輸速率和傳輸帶寬。
如圖1所示,FlexE在傳統以太網的基礎上引入了靈活以太網捆綁組(FlexEGroup,下文簡稱捆綁組)的概念。捆綁組可以由多個PHY捆綁而成,一個捆綁組對應的帶寬資源為該捆綁組中的PHY對應的帶寬資源之和,因此,基于捆綁組,FlexE能夠滿足更大的傳輸速率和傳輸帶寬。
FlexE通過捆綁組可以并行地傳輸多個業務流,同一業務流的業務數據可以承載于捆綁組中的一個PHY,也可以承載于捆綁組中的不同PHY。換句話說,同一業務流的業務數據可以通過捆綁組中的一個PHY傳輸至對端,也可以通過捆綁組中的多個PHY傳輸至對端。假設捆綁組中的某個PHY上承載有一個或多個業務流的業務數據,如果該PHY失效,該一個或多個業務流的傳輸均會中斷。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一種基于靈活以太網的業務流傳輸方法、裝置和通信系統,以緩解捆綁組中的某個PHY失效而引起的業務流中斷的現象。
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基于靈活以太網的業務流傳輸方法,所述靈活以太網使用捆綁組傳輸至少一個業務流,所述捆綁組對應的帶寬資源被劃分成M個時隙,所述至少一個業務流中的業務數據被封裝至所述M個時隙中的N個時隙,所述N個時隙中的每個時隙映射于所述捆綁組中的一個PHY,且所述每個時隙中封裝的業務數據通過所述每個時隙所映射的PHY進行傳輸,其中M和N均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數,且M≥N,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捆綁組中的第一PHY失效的情況下,根據預先配置的第一時隙配置表,確定所述N個時隙中的映射于所述第一PHY的目標時隙,其中所述第一時隙配置表用于指示所述M個時隙與所述捆綁組中的PHY的映射關系;根據所述第一時隙配置表,從所述M個時隙中查找空閑時隙;在所述M個時隙中的空閑時隙的數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標時隙的數量的情況下,調整所述第一時隙配置表,使得所述N個時隙均映射至所述捆綁組中的除所述第一PHY之外的其他PHY上,以得到第二時隙配置表;根據所述第二時隙配置表,通過所述捆綁組傳輸所述至少一個業務流。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在所述M個時隙中的空閑時隙的數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標時隙的數量的情況下,調整所述第一時隙配置表,包括:在所述M個時隙中的空閑時隙的數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標時隙的數量的情況下,從所述M個時隙中選取K個空閑時隙,其中K等于所述目標時隙的數量;調整所述第一時隙配置表,使得所述K個空閑時隙與所述捆綁組中的PHY的映射關系與K個目標時隙與所述捆綁組中的PHY的映射關系相互替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華為數字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北京華為數字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8935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