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車用發泡高阻尼隔振膠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87171.6 | 申請日: | 2021-06-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5488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07 |
| 發明(設計)人: | 謝宇;魏巍;何園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海程新材料(蕪湖)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9/02 | 分類號: | C08L9/02;C08L63/00;C08K7/26;C08K3/34;C08K3/26;C08K5/12;C08J9/10;C08J9/00 |
| 代理公司: | 東莞市神州眾達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周松強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泡 阻尼 隔振膠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車用發泡高阻尼隔振膠,包括彈性橡膠材料10~30%、增塑劑5~15%、環氧樹脂5~15%、海泡石粉15~25%、云母粉20~40%、無機填料20~30%、發泡劑1~2%、固化劑1~5%、促進劑0.1~1%;本發明制備工藝簡單,通過在高阻尼隔振膠中已丁腈橡膠和環氧樹脂為基料,并加入一定比例的海泡石粉和云母粉,兩種材料的復配使用,極大程度上提高了隔振膠對鈑金的阻尼效果,在不需要增加用量的情況下實現了降噪減震效果的提高,不僅降低了成本,還不會出現流掛溢膠等不良現象,且本發明制備出的高阻尼隔振膠為膏狀體,可以使用機器人操作,便于施工,值得推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隔振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用發泡高阻尼隔振膠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一般車內中低頻噪聲是通過結構振動傳遞的,而高頻噪音則較多通過車身的孔洞、縫隙等由空氣傳遞至車廂內部,近年來輕量化技術發展快,輕質的車身結構可以提高動力性和降低油耗,但會增加車身振動,提高車內噪聲等級,特別是低頻的結構噪聲,目前市場使用的隔振膠,填充在兩塊鈑金間,只起到填充及隔振作用,不會起到阻尼降噪效果,隔音效果不是最優;
雖然目前市場上的隔振膠有著一些優勢,但是其存在以下的缺點也影響了它的應用,一是降噪減震效果差,對于鈑金沒有阻尼作用,二是當需要較高減震效果時,需增加隔振膠的用量,不僅會導致成本的上升,還會導致流掛溢膠等不良現象,因此,本發明提出一種車用發泡高阻尼隔振膠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車用發泡高阻尼隔振膠及其制備方法,該方法通過在高阻尼隔振膠中已丁腈橡膠和環氧樹脂為基料,并加入一定比例的海泡石粉和云母粉,兩種材料的復配使用,極大程度上提高了隔振膠對鈑金的阻尼效果。
為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車用發泡高阻尼隔振膠,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彈性橡膠材料10~30%、增塑劑5~15%、環氧樹脂5~15%、海泡石粉15~25%、云母粉20~40%、無機填料20~30%、發泡劑1~2%、固化劑1~5%、促進劑0.1~1%。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彈性橡膠材料為丁腈橡膠,所述丁腈橡膠由丙烯腈與丁二烯單體聚合而成,所述丁腈橡膠中丙烯腈的含量為42%~46%。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增塑劑選自鄰苯二甲酸二辛酯、對苯二甲酸二辛酯、鄰苯二甲酸二乙酯中的一種或多種,優選為鄰苯二甲酸二辛酯。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環氧樹脂選自雙酚A型環氧樹脂、溴化雙酚A型環氧樹脂、酚醛型環氧樹脂中的一種或多種,優選為雙酚A型環氧樹脂。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海泡石粉的沉降值為800~850,水分小于1.5%,所述云母粉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和氧化鋁,所述云母粉中二氧化硅的含量為50%,所述云母粉中氧化鋁的含量為30%。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無機填料選自碳酸鈣、氧化硅、硅酸鹽、硫酸鹽、碳酸鹽、氧化鈣中的一種或多種,優選為碳酸鈣。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發泡劑為OBSH發泡劑,所述固化劑為脂肪族胺類固化劑,所述促進劑為三乙醇胺。
一種車用發泡高阻尼隔振膠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材料預處理
先將無機填料放入烘干機進行烘干并除去水分,烘干時設置烘干溫度大于80℃,烘干時間為12小時;
步驟二:膠料制備
根據步驟一,先將丁腈橡膠、增塑劑和環氧樹脂加入捏合機攪拌均勻,接著加入無機填料、海泡石粉和云母粉繼續混合攪拌,并控制體系溫度,最后加入固化劑和促進劑繼續混合攪拌,制得膠料備用;
步驟三:成品灌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海程新材料(蕪湖)有限公司,未經海程新材料(蕪湖)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8717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