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用于剪力墻根部模板加固裝置及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685631.1 | 申請日: | 2021-06-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0934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7 |
| 發(fā)明(設計)人: | 穆佳;張偉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天工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17/06 | 分類號: | E04G17/06 |
| 代理公司: | 天津諾德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13 | 代理人: | 朱卉 |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剪力 墻根 模板 加固 裝置 施工 方法 | ||
一種用于剪力墻根部模板加固裝置及施工方法,包括:預埋組件,橫架于下層剪力墻厚度設置,且部分完全預埋于置于下層剪力墻上方的樓板層中,剩余其它部分沿下層剪力墻高度方向從下到上依次埋置于下層剪力墻、樓板層和上層剪力墻中;在預埋組件上沿上層剪力墻長度方向上橫跨一組對位設置的鍥塊,鍥塊沿其高度部分預置于樓板層內,以使在澆注混凝土樓板層時使樓板層上端面且靠近上層剪力墻墻根處形成一組連續(xù)的凹槽,以便于固定放置圍設上層剪力墻的模板。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在提高下層剪力墻、樓板層和上層剪力墻的墻體強度的同時,還可進一步提高上層剪力墻根部模板的加固力,降低了后期處理的人工成本,縮短工期。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建筑施工輔助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剪力墻根部模板加固裝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澆筑完成拆模后,在剪力墻根部產(chǎn)生的質量通病較多,例如:爛根、根部呈波浪形等,導致混凝土外觀質量較差,且此部分質量通病不易修補,修補需花費較大的人力、物力。究其原因是在剪力墻根部模板加固不到位。
通常建筑工地采用對拉螺栓作為剪力墻加固方式,但此方法一是受現(xiàn)場施工條件限制,最底層穿墻螺栓距離根部較遠,一般為250mm左右,加固效果不理想;二是模板、木方剛度較低,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剪力墻根部易產(chǎn)生脹模,在加上木方背楞間距較大,空隙內模板易變形,混凝土產(chǎn)生波浪形。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于剪力墻根部模板加固裝置及施工方法,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剪力墻根部容易出現(xiàn)裂縫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剪力墻根部模板加固裝置,包括:
預埋組件,所述預埋組件橫架于下層剪力墻厚度設置,且部分完全預埋于置于所述下層剪力墻上方的樓板層中,剩余其它部分沿所述下層剪力墻高度方向從下到上依次埋置于所述下層剪力墻、所述樓板層和與所述下層剪力墻同軸連接且位于所述樓板層上方的上層剪力墻中;
在所述預埋組件上沿所述上層剪力墻長度方向上橫跨一組對位設置的鍥塊,所述鍥塊沿其高度部分預置于所述樓板層內,以使在澆注混凝土所述樓板層時使所述樓板層上端面且靠近所述上層剪力墻墻根處形成一組連續(xù)的凹槽,以便于固定放置圍設所述上層剪力墻的模板。
進一步的,所述預埋組件包括若干沿所述下層剪力墻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的橫桿;
在每個所述橫桿上至少設有一組對位設置且與所述橫桿交叉連接的定位桿;
所有所述定位桿貫穿所述樓板層并連接所述下層剪力墻和所述上層剪力墻設置;
所述鍥塊被設置于所述橫桿與所述定位桿的交叉連接處且外置于所述上層剪力墻根部。
進一步的,每個所述橫桿被懸空設置于所述樓板層內水平設置;所述橫桿靠近所述樓板層上端面一側設置;
優(yōu)選地,所述橫桿至所述樓板層上端面的距離小于所述鍥塊橫截面高度。
進一步的,所述橫桿長度大于圍設于所述下層剪力墻兩側的模板寬度且小于置于所述下層剪力墻兩側模板外部的木方層之間的寬度;
優(yōu)選地,所述橫桿長度較所述下層剪力墻厚度寬200mm。
進一步的,所述鍥塊為方型結構的鋼管;所述凹槽深度為所述鍥塊橫截面高度的1/2-3/4。
進一步的,所有所述定位桿均垂直于所述橫桿且均貫穿于所述樓板層設置。
進一步的,與每個所述橫桿連接的相鄰兩個所述定位桿之間的距離與所述下層剪力墻厚度相同。
進一步的,還包括置于每個所述橫桿兩端且用于支撐所述橫桿懸空設置的支架;所述支架被置于所述定位桿遠離所述下層剪力墻一側位置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天工集團有限公司,未經(jīng)中冶天工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8563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