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存儲硬盤檢測預警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683186.5 | 申請日: | 2021-06-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5322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3 |
| 發明(設計)人: | 宋柏森;唐卓;紀軍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沙證通云計算有限公司;深圳市證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1/22 | 分類號: | G06F11/22;G06K9/62;G06N7/00 |
| 代理公司: | 湖南仁翰律師事務所 43250 | 代理人: | 袁文炳 |
| 地址: | 410200 湖南省長沙市***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存儲 硬盤 檢測 預警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存儲硬盤檢測預警方法及系統,其包括如下步驟:采集物理硬盤狀態信息;獲取硬盤狀態信息檢測種類;根據硬盤損壞信息是否錯誤獲取硬盤狀態信息檢測結果;根據硬盤的IO讀寫速率信息是否高于預設讀寫速率閾值獲取硬盤狀態信息檢測結果;基于貝葉斯預測算法獲取硬盤的預測壽命;根據硬盤的預測壽命是否高于預設壽命閾值獲取硬盤狀態信息檢測結果。本發明通過獲取硬盤狀態信息檢測種類之后,再根據硬盤狀態信息檢測種類獲取硬盤狀態信息檢測結果,通過多個種類的硬盤狀態信息檢測結果對服務器上的物理硬盤的運行狀態進行監測,可以很好地保障分布式存儲系統的穩定正常運行,減少因物理硬盤問題而對用戶的業務系統產生的影響。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存儲硬盤管理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存儲硬盤檢測預警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大數據信息時代的到來,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進行存儲。傳承的集中式SAN存儲已經不能滿足用戶的要求,進而產生了容量沒有限制,可以持續增加節點,通過網絡進行交互的分布式存儲。分布式存儲的到來解決了容量和性能兩個方面的瓶頸,但是也同樣的帶來了木桶原理的瓶頸問題。在分布式存儲系統中,因為客戶端會將請求的IO發送到節點的所有的物理硬盤上,如果有一塊物理硬盤是壞盤或者是慢盤,這將會影響到IO落到此硬盤的客戶端的訪問,給客戶帶來很不好的體驗。
因此,如果在分布式存儲系統中,可以主動地發現慢盤和壞盤以減少對客戶業務系統的影響,同時在分布式系統中,數據的可靠性是基于主機間的副本或者糾刪碼的方式進行容災的,若果有一塊或者幾塊硬盤損壞,那需要在主機間進行新的數據平衡來重建丟失的副本數據。基于網絡進行通信的分布式存儲系統,這種數據重建的過程對于網絡交換機的壓力,以及正在數據重建的物理硬盤也會是客戶端業務訪問的硬盤,因此雙重壓力的影響很容易對客戶的業務造成影響。
因此,如何在第一時間知道哪塊物理硬盤即將損壞,進而進行主動的干預處理,以避免因為慢盤或者壞盤影響客戶的業務系統的使用,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存儲硬盤檢測預警方法及系統,可以主動的發現慢盤和壞盤,或通過利用樸素貝葉斯預測方法結合物理硬盤的各種參數對物理硬盤的預測壽命進行預測,如此可以優先獲取物理硬盤即將損壞的反饋信息,進行主動干預處理,避免因為慢盤或者壞盤影響客戶的業務系統的使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存儲硬盤檢測預警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10、采集物理硬盤狀態信息;
步驟S120、對采集的物理硬盤狀態信息進行分類,獲取硬盤狀態信息檢測種類;其中,硬盤狀態信息檢測種類包括硬盤損壞信息及硬盤的IO讀寫速率信息;
步驟S130、根據硬盤損壞信息是否錯誤獲取硬盤狀態信息檢測結果;若否,則執行步驟S140;若是,則執行步驟S160;
步驟S140、根據硬盤的IO讀寫速率信息是否高于預設讀寫速率閾值獲取硬盤狀態信息檢測結果;若是,則執行步驟S150;若否,則執行步驟S160;
步驟S150、基于貝葉斯預測算法獲取硬盤的預測壽命,根據硬盤的預測壽命是否高于預設壽命閾值獲取硬盤狀態信息檢測結果;若是,則執行步驟S170;若否,則執行步驟S160;
步驟S160、發送硬盤故障警告信息;
步驟S170、結束硬盤檢測預警。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步驟S150、基于貝葉斯預測算法獲取硬盤的預測壽命,根據硬盤的預測壽命是否高于預設壽命閾值獲取硬盤狀態信息檢測結果;若是,則執行步驟S170;若否,則執行步驟S160之后,還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沙證通云計算有限公司;深圳市證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長沙證通云計算有限公司;深圳市證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8318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