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秸稈纖維離解劑及干法秸稈纖維制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677221.2 | 申請日: | 2021-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0267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24 |
| 發明(設計)人: | 趙宸;黃海鋒;張硯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禾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21C5/00 | 分類號: | D21C5/00;D21B1/06;D21B1/34;D21D1/2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創智卓英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324 | 代理人: | 張迪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秸稈 纖維 離解 制作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秸稈纖維離解劑及干法秸稈纖維制作方法,以重量百分比計,包括以下組分:蒽醌1%~15%,氧化劑1%~10%,柔軟劑0.5%~5%,表面活性劑0.5%~5%,滲透劑0.1%~5%,消泡劑0.1%~1%,水余量。本發明提供的秸稈纖維離解劑,在使用時無需高溫蒸煮,節約了大量水資源,同時無黑液、廢水排放,對反應條件的要求較低,得漿率高,制得的成品纖維質量好、纖維強度高,PH呈中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化工和制漿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秸稈纖維離解劑及干法秸稈纖維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秸稈作為一種重要的可再生資源,國內外從不同方面進行了研究開發。現有市場上對于秸稈漿制作主要采用堿法、亞硫酸銨法進行高溫蒸煮,使其軟化分解出纖維素,但蒸煮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資源,從而產生的大量黑液造成水污染。
現有制作秸稈漿一般采用化學蒸煮制漿、機械制漿、化學機械制漿等方法。化學蒸煮制漿及化學機械制漿無一例外均需要大量水資源,高溫蒸煮會產生嚴重水污染,機械制漿也需要大量水資源,同時生產的秸稈漿纖維粗糙,無法得到實際應用。
以目前最先進的化學機械制漿為例,大致生產工藝流程:
1、將秸稈原料放置于化學助劑加大量水的容器里進行高溫蒸煮;
2、蒸煮后的秸稈原料放入堿進行機械搓絲,蒸煮后的黑液、廢水、化學品殘留物造成大量污染;
3、搓絲后得到的秸稈再進行分絲、磨漿得到粗漿;
4、粗漿進行消潛后再進行精磨得細漿;
5、用除渣器除去除去細漿中的渣料(渣料再次造成污染);
6、用脫水機將細漿進行脫水最終成品(再次造成水污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秸稈纖維離解劑及干法秸稈纖維制作方法,以解決現有秸稈采用堿法、亞硫酸銨法等制漿過程中通過高溫蒸煮進行軟化,需要大量水資源的問題,減少能耗,節約成本,解決水污染;解決現有秸稈漿堿性超標問題;本發明中的干法秸稈纖維制作方法需要解決傳統秸稈制漿的嚴重水污染問題,高溫蒸煮問題,堿性超標影響秸稈漿質量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秸稈纖維離解劑,以重量百分比計,包括以下組分:
蒽醌1%~15%,氧化劑1%~10%,柔軟劑0.5%~5%,表面活性劑0.5%~5%,滲透劑0.1%~5%,消泡劑0.1%~1%,水余量。
優選地,所述氧化劑為次氯酸鈉,所述柔軟劑為氨基硅油,所述表面活性劑為單季銨鹽,所述滲透劑為十二烷基磺酸鈉。
優選地,所述離解劑包括以下組分:蒽醌1%~15%,次氯酸鈉1%~10%,氨基硅油0.5%~5%,單季銨鹽0.5%~5%,十二烷基磺酸鈉0.1%~5%,消泡劑0.1%~1%,水余量。
優選地,所述離解劑包括以下組分:蒽醌1%~10%,次氯酸鈉2%~8%,氨基硅油0.5%~3%,單季銨鹽0.6%~4%,十二烷基磺酸鈉0.2%~2%,消泡劑0.3%~0.9%,水余量。
一種干法秸稈纖維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秸稈原料切割呈段料,并進行除塵;
S2:將所述步驟S1中的段料通過揉絲機切割得到碎料,將碎料通過分絲機處理得到絲絨狀纖維;
S3:將所述步驟S2中得到的絲絨狀纖維投入拌料機中,并加入所述的秸稈纖維離解劑進行攪拌得到粗漿料;
S4:將所述步驟S3中得到的粗漿料進行纖維疏解,在反應倉中反應得到高濃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禾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禾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7722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貨物及車輛進出廠調度管理方法
- 下一篇:用戶情緒識別的方法和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