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鱈魚皮膠原蛋白肽銅螯合物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76987.9 | 申請日: | 2021-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0260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7 |
| 發明(設計)人: | 董依雪;鄧尚貴;應曉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K14/78 | 分類號: | C07K14/7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詢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901 | 代理人: | 張海青 |
| 地址: | 316002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鱈魚 膠原 蛋白 肽銅螯合物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一種鱈魚皮膠原蛋白肽銅螯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稱取一定量的鱈魚皮膠原蛋白肽和硫酸銅,置于燒杯中,加入100ml的蒸餾水,充分混合溶解,進行水浴加熱;本發明所述方法制備的鱈魚皮膠原蛋白肽銅螯合物,工藝方法簡單,環境污染少,可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促進海洋水產品深加工產業的發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鱈魚皮膠原蛋白肽銅螯合物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銅是動物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動物體內參與血紅蛋白的合成和某些氧化酶的合成與激活。銅的缺乏會影響動物對鐵的利用,從而產生貧血。銅是飼養動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重要的營養生理功能,同時對動物的免疫系統及抗氧化應激也有強烈影響。但不同銅源的生物利用效率不同。銅元素的總利用率較低,但其促進幼小動物生長作用明顯,故飼料中銅元素超量添加的情況比較普遍,從而造成動物糞便中銅排泄量高,污染環境以及資源浪費等問題。因此,尋找一種新型的銅源,促進動物的生長,減少資源的浪費,是人們當前關注的重點。
傳統觀點認為,蛋白質是一類種族特異性很強的大分子,蛋白質實質上就是氨基酸,蛋白質被消化成游離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利用。但早在1921年就提出了小肽轉運的可能性,由于人們受傳統蛋白質消化吸收理論的影響,對小肽完整吸收的觀點難以接受。Newey等在腸道靜脈中檢測到Gly-Gly的存在,首先提出肽可以被完全轉運的確切證據。還有發現蛋白質在消化道中的消化終產物大部分是小肽,且小肽能完整地通過腸粘膜細胞而進入體循環,隨后小肽的I型和Ⅱ型載體分別被克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小肽能被完整吸收的觀點逐漸被人們認識和利用。
目前,在新型的銅源研究上主要采用氨基酸螯合銅離子。如張小燕和李亞萍以蛋白粉為復合氨基酸源對復合氨基酸銅螯合物的合成工藝條件進行了初步的探討;王永秋等以天門冬氨酸為原料,合成了天門冬氨酸螯合銅,運用正交設計試驗對影響天門冬氨酸螯合銅反應的條件進行研究;梁柏林等以雞羽毛為原料,用微波法合成了復合氨基酸銅,在微波功率400W配位比3:1條件下反應30min,得到的復合氨基酸螯合率為93.8%;林娜妹等以甘氨酸為原料,與乙酸銅進行室溫固相反應得到水合甘氨酸螯合物,所得產物螯合率為98.27%。但較少見肽螯合銅離子的報道。小肽能以完整形式被機體吸收進入循環系統,從而被組織利用合成蛋白質或直接成為生理活性物質。小肽不僅能被小腸粘膜吸收利用,且其合成分子蛋白的速度遠遠高于氨基酸。從天然蛋白源制得的肽銅離子螯合物可以作為食品添加劑、化妝品添加劑、動物飼料和有機肥料等產品應用到工業化生產中,與一些金屬離子補充劑比較,無毒副作用,具有更優良的生物學效價,有很大的商業價值。
目前,影響銅離子與肽進行螯合反應的因素有物料的質量比、pH、溫度和反應時間等,不同的螯合工藝所得螯合產物的螯合率和理化性質有所差異。鱈魚是大型冷水性重要經濟魚,貴食用魚。近年來隨著我國貿易的發展,大量鱈魚被加工成冷凍魚片、魚段、塊凍魚排出口,加工過程中產生的下腳料鱈魚皮占加工量的7%~8%,而鱈魚皮干物質中有膠原蛋白50%以上,目前在處理方面還處于初級階段。為提高鱈魚皮的利用率,試驗采用正交試驗法探討鱈魚皮膠原蛋白肽螯合銅的制備工藝,分析膠原蛋白肽與硫酸銅的質量比、pH值、溫度等因素對銅螯合物產率影響的變化規律,為鱈魚皮膠原蛋白肽銅螯合工藝條件研究提供參考,進一步提高鱈魚皮的高附加值利用,減少環境污染,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促進海洋水產品深加工產業的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一種鱈魚皮膠原蛋白肽銅螯合物的制備方法。
一種鱈魚皮膠原蛋白肽銅螯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稱取一定量的鱈魚皮膠原蛋白肽和硫酸銅,置于燒杯中,加入100ml的蒸餾水,充分混合溶解,進行水浴加熱;
(2)充分反應后,加適量無水乙醇,抽濾,濾渣于100℃水蒸氣下烘干,用研缽研磨產物,過60目篩,稱重;
(3)稱取EDTA3.7224g,用熱水溶解,稀釋定容至500ml,放置24~48h后備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海洋大學,未經浙江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76987.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