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排水預處理銜接裝置及深淺層排水銜接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673609.5 | 申請日: | 2021-06-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2989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2 |
| 發明(設計)人: | 王廣華;陳彥;李文濤;周建華;李昀濤;杜至力;李魯新;金鵬康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3F1/00 | 分類號: | E03F1/00;E03F3/04;E03F5/14;E03F5/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開陽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楊中鶴;況小梅 |
| 地址: | 51006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排水 預處理 銜接 裝置 深淺 系統 | ||
1.一種排水預處理銜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水渠箱(1)、格柵(22)、過涌渠箱(2)、跌流箱(3)、過流管道(4)以及沉砂池(5);
所述引水渠箱(1)具有可供隧道中的水流進入的進水口(11)以及可供所述水流流出的出水口(12),所述過涌渠箱(2)的進水口(21)與所述引水渠箱(1)的出水口(12)連通,所述引水渠箱(1)用于將所述隧道中的水流引流至所述過涌渠箱(2)中;所述格柵(22)用于對進入至所述過涌渠箱(2)中的水流進行過濾;
所述跌流箱(3)的進水口(31)與所述過涌渠箱(2)的出水口(23)連通,所述跌流箱(3)的出水口(32)與所述過流管道(4)的進口(41)連通,所述過流管道(4)的出口(42)與所述沉砂池(5)的進水口(51)連通,以使經所述過涌渠箱(2)過濾后的水流依次由所述跌流箱(3)、所述過流管道(4)流至所述沉砂池(5)中;
所述過流管道(4)為自所述跌流箱(3)的出水口(32)向所述沉砂池(5)的進水口(51)彎折延伸而成的蛇形結構,且所述過流管道(4)的彎折處為弧形,所述過流管道(4)的彎折處形成的夾角大于9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預處理銜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流管道(4)具有至少兩處所述彎折處,且相鄰的兩處彎折處的彎折方向相反。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預處理銜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折處形成的夾角大于或等于120°。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排水預處理銜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流箱(3)位于所述沉砂池(5)上方,且所述跌流箱(3)沿其長度方向的中軸線與所述沉砂池(5)的進水口(51)的中軸線重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預處理銜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渠箱(1)包括第一引水箱(13)以及與所述第一引水箱(13)連通的第二引水箱(14);
所述第一引水箱(13)的入口形成為所述進水口(11),所述第二引水箱(14)的入口與所述第一引水箱(13)的出口連通,所述第二引水箱(14)的出口形成所述出水口(12)。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排水預處理銜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水箱(14)呈喇叭狀,且所述喇叭狀的窄口端與所述第一引水箱(13)連通,所述喇叭狀的廣口端與所述過涌渠箱(2)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預處理銜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池(5)內設置有第一池體(53)和第二池體(54),所述第一池體(53)和所述第二池體(54)通過隔板(55)分隔,且所述隔板(55)自靠近所述沉砂池(5)的進水口(51)延伸至靠近所述沉砂池(5)的出水口(52),以使得所述水流經所述過流管道(4)分別流至所述第一池體(53)和所述第二池體(54)內,所述第一池體(53)具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池體(54)具有第二出水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排水預處理銜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沙口(5)的進水口(51)呈喇叭狀,且所述喇叭狀的窄口端靠近所述過流管道(4)并與所述過流管道(4)的出口(42)連接。
9.一種深淺層排水銜接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豎井以及如權利要求1至8任一項所述的排水預處理銜接裝置;所述沉砂池(5)的出水口(52)與所述豎井的進水口連通。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深淺層排水銜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豎井內設置有多個折流板,多個所述折流板沿所述豎井的高度方向上間隔設置;
所述折流板的一端與所述豎井的內壁連接,所述折流板的另一端與所述豎井的內壁具有可供水流流過的間隙;相鄰的兩個折流板相對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73609.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