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H型鋼熱軋生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671601.5 | 申請日: | 2021-06-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9945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3 |
| 發明(設計)人: | 汪杰;圣立蕪;吳保橋;張文滿;吳湄莊 | 申請(專利權)人: | 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B1/088 | 分類號: | B21B1/088;B21B39/16 |
| 代理公司: | 蕪湖安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順利 |
| 地址: | 243041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型鋼 熱軋 生產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H型鋼熱軋生產方法,包括步驟:S1、坯料加熱;S2、高壓水除鱗;S3、開坯軋制;S4、萬能軋制;所述步驟S3包括:S301、軋件進入BD軋機前,推床夾緊軋件;S302、軋件咬入BD軋機;S303、BD軋機對軋件進行軋制;S304、推床張開第一設定開度;S305、軋件尾部即將進入BD軋機時,推床再次夾緊軋件;S306、軋件尾部通過BD軋機后,推床張開。本發明的H型鋼熱軋生產方法,軋件頭尾上下翹扣、左右搖擺程度明顯減弱,可以減小熱軋H型鋼頭尾中心偏差,有效降低了切頭切尾量,提升了熱軋H型鋼的成材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熱軋H型鋼生產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本發明涉及一種H型鋼熱軋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在生產熱軋H型鋼時,通常存在以下現象,即沿整支H型鋼長度方向的中間部位中心偏差極小,靠近H型鋼的頭部和尾部處,中心偏差較大。當H型鋼頭尾中心偏差不滿足客戶或標準要求時,就不得不增加切頭切尾量,增加切頭切尾量將會大大的降低成材率。
造成熱軋H型鋼的頭尾中心偏差較大的主要原因是,軋件從軋機入口側咬入或從出口側甩出的過程中,頭部和尾部處于非穩定狀態,即頭部和尾部會在軋制方向的兩側擺動,每道次的擺動造成的中心偏差疊加在一起,最終導致成品頭尾中心偏差異常的大。
目前尚未有控制熱軋H型鋼頭尾中心偏差的有效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提供一種H型鋼熱軋生產方法,目的是減小熱軋H型鋼頭尾中心偏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H型鋼熱軋生產方法,包括步驟:
S1、坯料加熱;
S2、高壓水除鱗;
S3、開坯軋制;
S4、萬能軋制;
所述步驟S3包括:
S301、軋件進入BD軋機前,推床夾緊軋件;
S302、軋件咬入BD軋機;
S303、BD軋機對軋件進行軋制;
S304、推床張開第一設定開度;
S305、軋件尾部即將進入BD軋機時,推床再次夾緊軋件;
S306、軋件尾部通過BD軋機后,推床張開。
所述步驟S304中,第一設定開度為5~10mm。
所述步驟S4中,在萬能機組的前方和后方均設置軋制中心線控制裝置,在對軋件進行軋制過程中,由軋制中心線控制裝置固定軋件的軋制中心線。
所述軋制中心線控制裝置包括第一升降機構、可旋轉的設置于第一升降機構上的第一壓緊輪、第二升降機構和可旋轉的設置于第二升降機構上的第二壓緊輪,第一壓緊輪的旋轉中心線和第二壓緊輪的旋轉中心線相平行,第一壓緊輪和第二壓緊輪相配合以夾緊軋件。
所述第一壓緊輪設置一個,所述第二壓緊輪設置多個。
所述步驟S4包括:
S401、軋件進入UE軋邊機;
S402、推床夾緊軋件;
S403、軋件咬入軋機;
S404、軋機對軋件進行軋制;
S405、推床張開第二設定開度;
S406、軋件尾部通過軋機。
所述步驟S405中,第二設定開度為5~1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67160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